说起最近宝马换标这事,不知道你有没有被刷到。以前老觉得汽车厂商动静可不大,动不动换个车灯算“家族式前脸”,这回宝马连自个那经典的蓝天白云标都不带招呼地动上了手脚。新款iX3第一回“露脸”,“低调”地挂着这颗新LOGO,宝马这顿操作,咱们还真得琢磨琢磨,除了一张脸换得更“极简”,里头到底藏着啥弯弯绕绕。
先说说标志这玩意本身。外圈的亮圈子还在,格子里的金属杆没了,黑底也变哑光。整体就是咋看咋觉得,类似现在APP图标都流行那种绝对极简,柔和点、数字味儿更浓。以前宝马老标特立独行,但是一到电动车,风向明显不一样,显得想蹭未来感,好像非得和“传统燃油”撇清关系。你琢磨琢磨,这做法像不像我们平时改联系方式又换头像,暗示着“我要变了,你们都别把我当老样子看”?
可是标变了,味道变了吗?消费者真在意这点小动作吗?我觉得这里面啥都没变。你试想,咱买车真有多少人是被LOGO打动的?买宝马的大多数认的是牌子带来的身份感、外型肌肉感、动力驾控那套“德味”,车标倒不至于下决定性一票。但宝马为啥还要折腾?为啥偏偏在iX3这样典型“新能源”代表身上首先试水?它是图省事还是图创新,看起来还是更迫不得已的自我“年轻化”。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些著名的车厂,隔三岔五改标这档事,是不是有点像有些品牌喜欢小半年出一款“焕新口味”,实际上配料表没见过啥大变化。你看奔驰前几年也把三叉星那个圈做得更干净,奥迪更是早早拿掉阴影高光玩起扁平化。现在宝马跟风,是怕什么?怕被新势力比下去呗。你想想现在小鹏、蔚来、理想哪个标不扁、不电子味儿?大家都拼命在LOGO上找数字感,宝马还钻在老派造型里,那不白给电动车标榜“革命”机会了吗?我倒觉得,他们不敢不改。
有人会说,宝马怎么就没个性了,怎么沦落成科技公司那一套了?你换个角度想,现在车市场的命门,其实不是光拼马力、油耗,更拼一张脸和背后的“身份信号”。宝马当然要保留传统,那蓝白格子没谁忘得掉,可也必得有点新名头新故事讲,新标就是最省力、最醒目的突破口。试问宝马这个改标的操作,到底想证明啥?无非是要告诉大家:“咱接轨新世界了,咱新能源是这个范儿!”可惜消费者嘴上说认新,其实买单时还是更关心动力、配置和那一榜价格。
你说,车标这玩意儿到底重不重要?放五年前咱都觉得重要——毕竟宝马的历史感起点高。可眼下电车当道、智能互联,APP那一套设计美学都迈进车圈了,标志价值就真变低了吗?其实也不见得。它能说明啥呢?说明这个品牌学会与自己过去切割,该拥抱年轻就拥抱年轻,至于动的幅度——既不能吓到老粉,又得能“安抚”新粉。就像你衣柜里搭配新潮裤子但还舍不得扔掉那件老外套——要啥形象有啥形象,但内核不改,对吧?
至于这个改标,为什么又是加到iX3头上?说句实话,大概率就是“试水”。电动就是新阵地,改了也少有人跳脚。你别看现在人讲环保电气,用真金白银买单的,总是要看性能和价格能不能让人“妙手收下”,新LOGO多好看、辨识度高多少,恐怕进购车清单的时候真不是排名前五的硬核理由。车厂图个啥?图的是比谁行动敏捷,起码让投资人觉得咱也不是混日子的老家伙,说走在路上能和新势力一起显摆,品牌升级这种话也好写进年报。
最让人琢磨的是,有人一边吐槽,啊你宝马LOGO干嘛学那个“扁平风”,一边又心里痒——唉,万一哪天贴新标的iX3成了热门爆款,是不是别人还得跟风?这还是市场的势,不跟着点风口走,怕是会被嫌弃落伍。可是抬头问问咱们老百姓,真有几个说“我为宝马新标买单”的?这背后,把“品牌年轻化”当成唯一出路,也难免显得有点无趣。
有朋友就问了:“你看这么多车企都改标,下一步是不是全世界车标都长一个样?”真是。你去汽车楼下晃一圈,不咋细看都快傻傻分不清。各家都说“我们是创新极简”,但你绕回来还是心里头迷迷糊糊的。LOGO再极简,产品力要是跟不上,售后服务要是掉线,别说宝马,就是随便小品牌改再多标,也就那样。说到底,车企要转型,方向不是先从脸蛋下刀,而是该在车本身下功夫。
这事也像我们日常换头像。头像换了,形象就真的变了?还不是看你平时发的内容?宝马LOGO怎么变,开起来还是不是那个味?保养是不是还那么贵?加速还是不是那么爽?这些才是大家最敢吐槽、最真心关注的地方。你买一台车,真就是冲LOGO吗?我看,倒不如说买的是一段理想、一种幻想。标再怎么精致,只要车不掉价、性能跟得上,说到底谁会计较那点条纹分割是不是多了一道、少了一道?
不过话说回来,这世上所有的变,总归还是跟“钱”挂钩。这次宝马电动新LOGO上车,咱们最怕啥?不就怕他们打着“全面升级、新形象”的由头,车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你以为,LOGO花里胡哨点就能加价两万三万?可真别说,有的消费者真就信那一套。很多人花十几万买部手机,也就是多了个新标志,何况百来万的车。可你别小瞧那些老派用户,面对你这小动作,他们心里早就拆解好了:“你花多少时间在改外观,不如造点新技术出来!”
所以我倒觉得,宝马换标本身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能不能用实际东西回馈关注你、信赖你的那批人。LOGO成为了噱头,成为开场白,真正决定你能不能在激烈市场活下去的,还得看风控、研发和服务跟不跟得上。所有“微调”,不过是外衣,更深层是企业能不能把握住每次时代浪潮,把自己老底子和将来的“向前看”做好连接。
有人说,中国新能源车早晚把这些洋大厂逼改标,其实也未必真到那步,毕竟宝马有自己的底气。但眼下电车浪正大,随波逐流换脸就成了不得不干的节目。这么一来,还真是应了那句:形象千万变,品牌骨子里的东西,才是死活“不得不守”的铁律。宝马能不能靠着消费习惯和技术更新,把新旧用户都拉住,那才是考验高手的地方。
我个人嘛,觉得LOGO这事就是“撒点新鲜粉”,真心希望的是他们跟着新标一样,对安全、动力和消费者体验下更多“真功夫”。换句话说,品牌标志就和朋友圈头像一样,套不出你的能力和底色,只是个没啥负担的姿态表白罢了。谁要真被“形变”唬住,恐怕没多久自己也会明白,到底该看重的是哪些。
总之,让时间验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也许意义深远的小变化,看一看宝马以及全球车圈这场logo大革命,最后有多少人愿意为这张新面孔真心买账,又有多少消费者,不为新标所动,只看实力、一切从简。你问我怎么看?我只看车不看标,油门踩下去最实在,别让车标抢了你对汽车本身的真正期待。
你觉得呢?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