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车主被吐槽素质低,官方强势回应,起诉水军不手软!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在网上刷手机的时候,可能都留意到了一个挺奇怪的现象。

好像一夜之间,理想汽车的车主们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各种关于“理想车主素质差”的视频和帖子层出不穷。

不是说这辆理想L9横着占了两个停车位,就是说那辆理想ONE在马路上开斗气车,底下评论区里,那叫一个热闹,很多人跟着一起批评,好像开理想汽车就自动跟“没素质”画上了等号。

理想车主被吐槽素质低,官方强势回应,起诉水军不手软!-有驾

这事儿就让人纳闷了,难道真的是理想车主的整体素质突然集体下滑了?

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咱们普通人看不明白的门道?

平心而论,开车不规矩、停车不讲究的人,哪个牌子的车主里没有呢?

咱们在路上,见过乱加塞的奔驰宝马,也见过堵在消防通道上的大众丰田,这都是个别驾驶员的个人行为问题。

理想车主被吐槽素质低,官方强势回应,起诉水军不手软!-有驾

可为什么偏偏是理想汽车,被这样集中地、成规模地拎出来当成了反面典型?

这就好比一个班级里,有好几个同学都偶尔会犯点小错误,但突然有一天,学校里所有的大喇叭、宣传栏,都在集中火力批评其中一个同学,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事情有点不简单了。

这种现象,已经超出了正常的社会监督范畴,更像是一场有目的的舆论风暴。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理想汽车官方坐不住了,他们的法务部门站出来发了一份声明,直接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这份声明可不是简单地喊喊冤,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数据和观察。

理想车主被吐槽素质低,官方强势回应,起诉水军不手软!-有驾

理想方面说,他们收到了很多车主的联合举报,感觉自己和车主们都快成了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他们经过调查发现,网上这波针对理想车主的负面内容,根本不是网友自发的吐槽,而是带有非常明显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这里头有个细节,听着就让人觉得不对劲。

就拿8月3日这一天举例,有一个短视频平台,从凌晨零点到早上七点这个时间段,也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还在睡觉的时候,竟然集中发布了45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视频,主题全都是“理想车主乱停车”。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

理想车主被吐槽素质低,官方强势回应,起诉水军不手软!-有驾

正常的网友谁会大半夜不睡觉,跟上班打卡似的,掐着点去发批评别人停车的视频?

这背后要是没有一个团队在统一指挥、统一操作,恐怕说出来谁都不信。

这种24小时不间断、跨平台密集发布的方式,已经把“水军”两个字写在了脸上。

理想法务部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而是恶意抹黑,是公然践踏法律底线的行为。

所以,他们明确表示,要给自己的车主撑腰,已经开始收集和固定证据,准备通过法律途径,包括向平台投诉、提起民事诉讼,甚至是向公安机关报案,来追究这些幕后操纵者的责任。

理想车主被吐槽素质低,官方强势回应,起诉水军不手软!-有驾

这一下,就把事情的性质从一个社会道德话题,直接拉升到了法律层面。

这不仅仅是在为理想汽车自己正名,也是在向整个行业里那些喜欢用“盘外招”的势力宣战。

紧接着,理想汽车的创始人兼CEO李想,也亲自出来说话了。

李想的风格一向是比较直接的,他这次的表态也很有意思,既有硬刚到底的强硬,也展现了相当的格局。

理想车主被吐槽素质低,官方强势回应,起诉水军不手软!-有驾

他坦言,这种事情对理想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几乎每次理想有重要的新车型发布,都会准时迎来一波类似的“黑公关”攻击。

比如当年理想L9上市的时候,就有人到处散布谣言说理想公司快要倒闭了;后来纯电动的MEGA上市,更是遭遇了大量的恶意P图和舆论攻击;这次轮到新车型,又是这套熟悉的配方。

李想甚至直接挑明了,说他们大概知道是哪个竞争对手在背后操盘,但具体执行的,都是那些非常专业的“水军”机构。

这句话其实也揭示了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理想车主被吐槽素质低,官方强势回应,起诉水军不手软!-有驾

我们的国产品牌现在越做越好,技术、设计、销量都在不断突破,已经开始真正动摇到了一些传统势力的蛋糕。

当市场从“蓝海”变成“血海”,产品和技术上的正面竞争,就很容易演变成舆论场上的互相攻击和抹黑。

这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崛起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种“成长的烦恼”。

不过,李想接下来说的话,更值得我们思考。

他说,他理解网友们有时候喜欢拿他或者理想汽车开开玩笑、玩玩梗,大家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通过这种方式乐呵一下,他完全接受,甚至欢迎大家多拿他玩梗。

理想车主被吐槽素质低,官方强势回应,起诉水军不手软!-有驾

但他明确地划出了一条底线,那就是不能接受这种有组织的、以毁掉品牌声誉为目的的恶意攻击。

他强调,理想汽车不想“黑化”,不想变成和那些攻击者一样的人,如果也用同样的手段去回击,那就等于拉低了自己的层次,正中对方下怀。

这种观点其实非常清醒。

它把正常的网友调侃和恶意的商业攻击清晰地分开了,也把个别司机的不文明行为和整个车主群体、品牌本身分开了。

一个开着某品牌汽车的人做了不好的事,我们应该谴责的是这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攻击所有开这个品牌汽车的人。

这就好比,不能因为有一个穿着某个牌子运动鞋的人犯了罪,就说所有穿这个牌子鞋的人都有问题,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把个体问题无限放大,然后“地图炮”式地攻击一个群体,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低级的逻辑陷阱,而当这种陷阱被用于商业竞争时,它就变成了一种肮脏的武器,不仅伤害了企业,也污染了整个网络环境,消耗了社会信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