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湖光山色与螃蟹齐飞,说的正是国庆假期的梁子湖。然而,在这个大家忙着钓螃蟹、自拍打卡的假期里,有一件事让许多自驾游的新能源车主切实感受到了什么叫“科技改变出行”——充电桩不再是那个“假期限定焦虑源”,反而成了旅游途中令人心安的小伙伴。
从河南开车到梁子岛玩湖赏景,张先生一家是这次绿色出行的典型案例。一路上,他们发现新能源车充电站的覆盖率比预期高得多,根本不用担心“人在囧途,车在没电”。到达的时候,张先生一边给车充电,一边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而国网鄂州梁子湖区电力员工的一通操作,更是让充电变成了一场“认脸即过”的高效体验,点几下APP,插上充电枪,旅程的后半程能源问题就轻松搞定。
这种顺畅绝非偶然,而是湖北电网大数据背后精准调度的结果。今年国庆假期,国网湖北电力可谓是打了一场漂亮的“充电先手仗”。从节前设备巡检,到日均充电量预测,再到提供“车辆绑定即插即充”的懒人操作模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化解了车主的焦虑,还大大提升了出行体验。别的不说,光是那个可以同时充4辆车的“移动充电舱”一出,足以让在排队焦躁中“瑟瑟发抖”的老燃油车主直呼内行。
要说这场假期的充电之战,不仅解决了高速公路上的堆积问题,更是把方便送到了旅游景点和乡村民宿。江西的周先生在恩施大峡谷游玩后,住进一间民宿,发现周边就有便捷的充电桩。他的那声“真方便”,或许是许多新能源车主对今年双节出行的集体感慨。
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湖北在新能源基础设施上的多年深耕。据悉,截至目前,该省已经建成了几乎囊括“三横三纵一圈”的充电网络系统,主要高速服务区实现了100%的覆盖。连偏远乡村都可以覆盖6公里内找到充电桩,湖北这份城乡兼顾的布局,情怀和效率,真是双手都握得死死的。
在这个假日里,新能源车主们用自己的出行经历证明了一件事:当绿色能源的基础设施不再成为羁绊,出行可以更加自由、更加环保。曾几何时,“新能源出远门能行吗?”这一问题横亘在我们许多人的出行规划里。可如今,张先生、周先生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下一次的假期选择,可能再没有“里程焦虑”的一席之地了。
如果说,曾经的国庆出游只能满足“人对风景”的满足感,那么今年湖北假期里的新能源车经历,则加入了“人对科技”的双重欣喜。您说,这场变革,是不是更值得被期待?
作为读者,我们不禁要问,未来的各省充电网络,能不能也来份“湖北式”的效率套餐?再延展一步,又有哪些地方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让更多人享受上这种“有准备的安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