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昆明搞什么职工汽车驾驶员竞赛的新闻,我第一反应是恍惚。
就好像2024年,你突然看到诺基亚开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主题是“如何用九宫格键盘打字更快”。
不是说这事儿不好,它特别好,特别正能量,特别有那种匠人精神的醍醐味。
但问题是,时代的大碾子已经压过来了,同行都在研究怎么造高达,你还在苦练马伽术,就问你慌不慌?
这个比赛的环节,典中典。
理论知识,场地驾驶,侧方停车,倒车入库,模拟隧道,模拟雨雾湿滑。
每一个字我都认识,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上古卷轴。
这不就是驾校科目二科目三的究极Pro Max Plus版吗?
让一群老司机,放下手里的网约车订单,关掉车载音响里的郭德纲,重新回到那个被教练支配的下午,就为了证明自己的倒车入库比别人快0.5秒,车身离线近2厘米。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一种不务正业的精神。
这是一种行为艺术。
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计算逻辑,想不通这颗星球上的碳基生物,为什么总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内卷。
我跟你说,现在汽车圈的真实战场,根本不在这里。
真实的战场,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
当昆明的老师傅们在小心翼翼地微调方向盘,生怕压到一根线的时候,外面的世界,车企们都在掀桌子。
什么是掀桌子?
就是我不光要吃你的蛋糕,我还要把你的桌子劈了当柴烧,顺便把你家厨子也给挖走。
小米SU7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是把蛋糕端走了。
后来蔚来的乐道一发布,那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比亚迪直接把价格打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程度,这已经不是竞争了,这是自爆。
大家比的已经不是谁的车更好,而是谁的命更硬,谁的现金流更能撑。
你以为他们在造车?不,他们在修仙。
价格战是渡劫,发布会是开坛讲法,OTA升级是顿悟,用户社群是建立自己的宗门。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在这种背景下,你再回头看这个“倒车入库”大赛,就显得特别魔幻。
这就像两军交战,一边已经用上了电磁炮和激光武器,在进行超视距的闪电战;另一边还在强调我们士兵的枪刺练得有多好,拼刺刀绝对天下无敌。
问题是,人家根本不给你近身的机会啊。
今天真正考验一个司机的,或者说考验一个“方向盘掌控者”的,早就不是这些教科书里的项目了。
真正的考验是什么?
是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
真正的“突发情况处置”,不是模拟的雨雾湿滑路面,而是你开着智能辅助驾驶,在高速上被一个飞过来的外卖塑料袋糊住了激光雷达,系统瞬间“心态爆了”,把方向盘的控制权“啪”一下丢还给你,同时发出尖锐的警报,那一瞬间的惊吓,比任何湿滑路面都刺激。
真正的“通过连续障碍”,不是绕几个雪糕筒,而是你在一个三线城市的晚高峰,被无数外卖小哥、老头乐、横穿马路的行人和逆行的自行车包围,他们每个人都自带“薛定谔的走位”,你根本无法预判他们下一秒会出现在哪里。
说实话,我最近在看一部讲量子物理的纪录片,感觉里面的不确定性原理,跟马路上的情况简直一模一样。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拿老头乐去碰瓷人家正经的职业竞赛,显得我格局特别小。
但现实就是这么个操蛋的现实!
你精心练就的“人车合一”,在“鬼探头”的老大爷面前,一文不值。因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你引以为傲的驾驶技术,在那些买了带“玄学”光环品牌的车主面前,也毫无意义。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懂。
你会买特斯拉,根本不是因为它操控好或者省油,你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享受那种“未来已来”的科技信仰。开着AP,吃着薯条,看着中控大屏,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你让我去练倒车入杜?没必要,它自己会停,停不好就多来几次,反正电不要钱。
会买奔驰的,最看重的是那个三叉星辉。它带给你的社交价值和心理满足感,是你苦练十年车技都换不来的。这是品牌玄学,你得认。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这场竞赛的本质是什么?
它是在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迷茫。
它想证明,人的价值依然重要。
是是是,人的价值当然重要。
但这个价值已经不在于“怎么开”,而在于“怎么选”和“怎么用”。
未来的司机,核心技能不再是操作车辆,而是操作“车辆的操作系统”。
你需要知道在什么路况下相信你的辅助驾驶,什么时候必须接管。
你需要知道怎么设置你的智能座舱,才能让它最懂你。
你需要在一堆“冰箱彩电大沙发”和“智能驾驶激光雷法王”的车型里,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
你的决策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对新技术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些才是新的“驾驶技能”。
而不是把一个铁皮罐头里的肉身舵手,训练成一个更高精度的生物传感器。
因为你再精准,也精准不过雷达和摄像头。你再快,也快不过芯片的算力。
这是物理规律,不认不行。
当然,我们必须对这些获奖的师傅们表示尊敬。
马亮超、王燕明、张崇文,这些名字背后,是成千上万小时的专注和练习。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巅峰,那个属于机械和肌肉记忆的黄金时代。
这种精神,值得肯定。
但能过,就是能过。时代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就像现在没人会去比算盘打得有多快一样。
这个比赛,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充满仪式感的告别。
它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曾经很重要,但未来,它们只能活在博物馆和这样的竞赛里。
最后的赢家,不是那个能把车停得最标准的人。
而是那个最早意识到,未来的汽车,可能根本不需要人来停的人。
就问你怕不怕?
归根结底,最好的驾驶技术,是让你彻底摆脱驾驶。
这才是所有车企,不管他们嘴上怎么说,心里真正想干的终极大招。
他们想要的不是更好的司机,而是根本不需要司机。
所以你看,这场比赛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黑色幽默。
太有趣了。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