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亚宣布广汽进入战时状态,打响三大战役,全力再造新广汽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词特别火,叫“战时状态”。

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正是广汽集团的当家人冯兴亚,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公开讲的。

一时间,大家都在议论,广汽这么大一家企业,家底那么厚,怎么突然就喊出了这么紧张的口号?

这到底是真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还是说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做个宣传?

冯兴亚宣布广汽进入战时状态,打响三大战役,全力再造新广汽-有驾

要想搞明白这背后的门道,咱们就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看,看看广汽现在到底面临着什么。

首先,咱们得看看最实在的东西,那就是销量。

企业说得再天花乱坠,最后还是要看卖了多少车,这才是硬道理。

就在广汽宣布进入“战时状态”的时候,他们6月份的销售数据也出来了。

这份数据单子,说实话,确实不太好看。

整个集团在6月份卖了15万多台车,跟去年同一个月比,少了8.22%。

如果把今年上半年合起来看,总共卖了75万多台,比去年同期更是少了12.48%。

这个数字意味着,市场这块大蛋糕,广汽少吃了一大块。

更让人担心的是,下滑的板块还都是家里的“主力队员”。

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传祺,这两个品牌以前可以说是广汽的利润奶牛,但现在它们的销量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里,两个最能挣钱的顶梁柱收入减少了,家里的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然而,最让人感到意外和揪心的,还是广汽埃安。

埃安是广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宝贝疙瘩,是他们花了大力气、寄予了厚望的品牌,前两年势头非常猛,销量一度紧追着比亚迪和特斯拉。

可就是这么一个明星品牌,在6月份的销量竟然同比下滑了22.6%,跌幅相当大。

冯兴亚宣布广汽进入战时状态,打响三大战役,全力再造新广汽-有驾

在今天这个新能源车打得火热的时代,谁都知道,新能源板块要是跟不上,那可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你看,一边是比亚迪这些国产品牌销量节节攀升,另一边是小米、华为这些科技公司跨界造车,带着巨大的流量和新技术冲进来,还有理想、蔚来这些新势力在服务和用户体验上玩出了花。

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广汽这位曾经的“老大哥”发现自己有点跟不上了。

这么一想,冯兴亚说的“战时状态”就不是危言耸听了,而是面对现实压力下的一种清醒认识,是不得不吹响的战斗号角。

既然要开战,那总得有打法。

广汽提出的作战方案,就是“三大战役”,分别是“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和“服务体验战”。

这三个词听着挺官方,但咱们把它掰开揉碎了看,其实每一招都打在了现在的要害上。

先说这个“用户需求战”。

简单来说,就是要搞明白现在的消费者到底想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以前的逻辑很简单,车企造什么车,咱们就买什么车。

车企的工程师觉得这个功能好,那个设计漂亮,就把它造出来。

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年轻人买车,他们不光是需要一个代步工具。

他们希望车子能成为一个移动的娱乐空间,能在车里唱歌、看电影;希望车子足够智能,能自己停车、自己开;甚至希望这台车能懂他们的心情,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所以,广汽要打的这场仗,就是要把思路彻底转过来,从“我觉得你应该喜欢这个”变成“你告诉我你到底喜欢什么”。

冯兴亚宣布广汽进入战时状态,打响三大战役,全力再造新广汽-有驾

这就要求他们得像那些互联网公司一样,放下身段,真正去听用户的声音,研究用户的习惯,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再说“产品价值战”。

这里要特别注意,是“价值战”,不是“价格战”。

降价促销谁都会,但那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笨办法,最后把市场搞乱了,谁都赚不到钱。

而“价值战”的意思是,在一个合理的价格基础上,给你提供超出你预期的好东西。

广汽找到的突破口,是大力发展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动车型。

为什么是这个?

因为这就是听取用户需求的结果。

很多人想买新能源车,但又担心纯电动车跑长途有里程焦虑,充电也不方便;开油车吧,油价又贵,也不够环保。

增程和插电混动正好解决了这个矛盾,它既可以用电,跑市区通勤成本很低,又能用油,跑长途完全没压力,可以说是目前最符合大多数中国家庭用车需求的方案。

所以广汽马上就行动了,宣布今年要推出好几款这样的新车,头一款昊铂HL增程版马上在8月份就要上市了。

这就是用实际产品来回应用户的需求,告诉大家:别纠结了,我这里有能解决你所有痛点的车。

最后是“服务体验战”。

这场仗虽然看不见硝烟,但可能比前两场更重要。

冯兴亚宣布广汽进入战时状态,打响三大战役,全力再造新广汽-有驾

以前我们买车,基本上就是一锤子买卖,车开出4S店,你和车企的关系就差不多结束了。

但现在,车开出店门,才是你们关系的开始。

你看那些新势力品牌,又是建换电站,又是搞车友会活动,把服务做得无微不至,让车主感觉自己加入了一个大家庭。

他们卖的已经不单单是一台车了,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广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要从一个单纯造车的企业,变成一个提供出行服务的企业。

从你进店看车,到后期的维修保养,再到日常的使用,每一个环节都要让用户感到舒服和放心。

为了支撑这“三大战役”,广汽还定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叫“番禺行动”,计划到2027年,也就是三年后,实现自主品牌的年销量达到200万辆。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要知道,这差不多是现在广汽自主品牌销量的两倍多。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翻倍增长,难度可想而知。

这不仅是对产品和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公司管理和文化的一次大考。

一个这么庞大的传统国企,能不能变得像小公司一样灵活,反应迅速?

能不能真正把这种“战时”的紧迫感,传递给每一个员工?

所以,冯兴亚的这番话,既是说给外人听的,更是说给广汽自己人听的。

这是一次内部的动员令,是一次下定决心的自我革命。

它标志着广汽正在努力摆脱过去对合资品牌的依赖,准备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个全新的赛场上,靠自己的真本事去拼一个未来。

这场决定广汽未来命运的硬仗已经打响,前方的路肯定不好走,但对于这家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成长的企业来说,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在今天这个飞速变化的市场里,不前进就意味着后退,走得慢了也等于是在后退。

只有勇敢地迎上去战斗,才有可能迎来新的生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