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拼命,这话放古代是说诗人思乡,放现在说的就是物流老板。
中秋节的月饼香不香,取决于它能不能准时摆上商超的货架;公司的福利暖不暖,取决于它能不能在放假前发到员工手上。
节日的喧嚣,和他们无关,他们只关心一件事:搞钱。以及,怎么才能在别人阖家团圆的时候,用更低的成本,搞到更多的钱。
这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的一方是嗷嗷待哺的订单,另一方是高昂的油费、憋屈的空间和永远不够用的续航。
物流老板的利润,就像夏天冰箱里的冰棍,开门拿个东西的功夫,它自己就化了。每一个决策,都在为这根冰棍的“存活时间”续命。
所以,他们看车,从来不看什么设计、什么情怀,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能当饭吃。他们看车,本质上是在评估一件武器,一件能在利润保卫战里,帮他们多砍几个点的冷酷工具。
这个工具,必须满足三个硬核到不近人情的标准:一要像个无底洞,什么都能吞;二要像头不知疲倦的骡子,跑到天涯海角不喊累;三要像个苦行僧,吃得比猫少,干得比牛多。
说白了,就是要把成本按在地上摩擦,再把效率提到天上去。
先说第一个,装载能力。
中秋的货,突出一个“占地方不压秤”。月饼礼盒、生鲜礼包,一个个都包装得跟俄罗斯套娃似的,看着巨大,其实没多重,但就是极度考验你车里的空间规划。
空间小了,一车货得分两趟拉。
多跑一趟意味着什么?
时间成本翻倍,能源成本翻倍,司机的人工成本翻倍。
本来一上午能送完的活,硬是拖到下午,下午的单子就黄了。一来二去,赚的钱全扔在路上了。
所以,一辆合格的创富工具,首先得是个空间魔术师。
菱智新能源这车,五米一的车长,肚子里的空间玩得跟花活儿一样。它的地板很低,而且后轮包的凸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你不是在装货,你是在玩现实版的俄罗斯方-块,而且还是开了挂的那种,怎么摆都严丝合缝。几十箱月饼码进去,整整齐齐,空间利用率直接拉满。
更骚的操作是,它的后排座椅能侧挂、能前翻,瞬间就能从一个载人MPV变成一个纯平大货仓。今天拉方形的纸箱,明天拉不规则的礼篮,后天说不定还要帮人搬家拉个冰箱。
空间大就等于效率高。效率高就等于趟数少。趟数少就等于成本低,利润高。
这笔账,还需要我教你怎么算吗?小学数学老师听了都得给你一巴掌。
一个能打的工具,不仅要能拉货,还得能拉人。上午送完货,下午把座椅一恢复,接个企业员工去仓库提福利的活儿,一车两用,机器不停,印钞机就不能停。这才是把工具的价值压榨到极致。
现在的生意逻辑就是快种快收,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再说第二个,续航。
对于新能源物流车,续航焦虑就是悬在老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以前最怕什么?半路趴窝。客户在催命。你在看着导航上的充电桩怀疑人生。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谁顶得住?反正钱顶不住。
尤其是在中秋这种订单爆发期,业务范围极其不稳定。今天在市区里绕圈,明天可能一个电话,就得送一批货到隔壁城市。
纯电车在市区里跑,成本低,香得一塌糊涂。但一说到跑长途,很多人心里就打鼓,生怕开到半路,车没电了,客户的耐心也没了。
所以你看菱智新能源的产品设计,就特别懂这种纠结。它直接给了你两个选项,一个纯电,一个增程。
这就好比你开饭馆,一个厨子专精川菜猛火爆炒(420km纯电版),另一个是万金油选手,鲁菜粤菜都能整两下(110km增程版)。
业务范围固定在市区的,每天高频次配送,选纯电版。420公里的续航,足够你把市区跑个底朝天,晚上回家充电,第二天又是满血复活的一条好汉。中午吃饭的功夫,快充半个多小时,又能补一大管血,下午接着战斗。
要是你的业务半径忽长忽短,经常有跨城的“惊喜”订单,那增程版就是你的定心丸。纯电能跑110公里,应付日常的市区短途绰绰有余,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真来了个去两百公里外的长途单,发动机一启动,900公里的综合续航,让你从容得像个老司机。没电了?随便找个加油站,几分钟解决问题,比找充电桩快多了。
车企把这种选择题直接做成了填空题,答案都给你喂到嘴里了,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半径来选就行。这种不让你费脑子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成本。
对于物流老板而言,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纯利润。
开燃油车,一脚油门下去,踩的不是速度,是人民币燃烧的灰烬。
菱智新能源的纯电版,算下来每公里不到1毛钱。什么概念?同样跑一趟活,以前油费30块,现在电费3块。一天跑个250公里,光能源开销就能省下小70块,一个月就是2000,一年就是两万多。
这两万多,是市场给你的吗?是客户赏你的吗?都不是,是你用这台车硬生生从运营成本里“抢”回来的。
增程版即便在馈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就6升出头,换算下来每公里也就三毛多,依然比同级别的燃油车省了一大截。
这还不算保养。电车没那么多发动机、变速箱的瓶瓶罐罐要伺候,保养起来省心又省钱。车子出勤率高,趴窝时间少,这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盈利。
所以你看,一篇好的财经文章,就是要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给用户看。
对于物流老板来说,买车不是消费,是投资。这笔投资的回报率,就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里:多装的一箱货,少跑的一趟路,省下的一度电,没花出去的保养费。
这些细节,最终会汇聚成利润表上那个让你晚上能睡个好觉的数字。
像菱智新能源这样的车,它可能没有酷炫的外观,也没有让你血脉偾张的驾驶激情。但它就像一个沉默寡言却无比可靠的合伙人,在你为了生计奔波的每一个清晨和深夜,为你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它在做的,就是把复杂的商业逻辑,翻译成最朴素的赚钱公式,然后把这个公式,稳稳当当地交到每一个需要它的人手里。
这,就是工具的意义。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