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付数据:稳居新势力头部阵营
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达2.8万台,虽略低于小鹏(3.5万台)、理想(3.39万台)和零跑(4.1万台),但仍稳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值得注意的是,其顶配车型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版本已正式开启交付,该车型起售价达52.99万元,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突破5000台,显示出高端市场的初步认可。
关键数据亮点:
- 产能爬坡:SU7 Ultra核心部件供应链仍在优化,预计6月产能完全释放;
- 累计交付:2025年前四个月累计交付量破10万台,完成年销量目标的三成。
二、SU7 Ultra双风道版:技术亮点与交付挑战
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采用碳纤维材质,复刻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配备2个贯穿风道,散热效率较常规设计提升18%,尤其在高速工况下表现突出。但该选装项导致交付周期大幅延长:
- 选配交付周期:34-37周(约8-9个月),远超普通版的9-12周;
- 用户策略调整:雷军建议着急提车的用户改回电动前舱盖(选装价4.2万元),可缩短25周等待时间。
市场反应:碳纤维版选配量远超预期,小米正加速扩充模具和零部件产能。
三、渠道与服务扩张:下沉市场布局加速
小米汽车4月新增34家门店,全国门店总数达269家,覆盖74座城市;服务网点增至132家,覆盖79城。5月计划再增29家门店,向宜昌、芜湖等8座新兴城市渗透。
用户服务升级:
- 五一出行保障:提供24小时免费道路救援及500元打车代金券;
- 季节性维护:6月15日前免费提供空调清洁、散热器清理等10项检测服务。
四、市场争议与战略纵深
尽管4月交付量环比3月(2.9万台)微降3.4%,但小米汽车否认受3月底“安徽事故”影响,强调销量同比持续增长。其战略核心在于:
- 双线布局:基础版(21.59万-29.99万元)抢占主流市场,Ultra版树立技术标杆;
- 生态协同:通过“人车家全生态”联动,强化智能出行体验。
行业分析:超30万元的价差在新能源市场罕见,考验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接受度。
五、未来挑战:供应链与用户粘性
- 供应链压力:SU7 Ultra核心部件(如碳纤维前舱盖)产能不足,依赖二厂投产后缓解;
- 服务粘性:免费救援、季节养护等举措旨在培养用户忠诚度,但需避免“小病大修”等行业通病。
互动话题
投票:你会为SU7 Ultra的碳纤维设计多等半年吗?评论区晒观点!
“SU7 Ultra的高端化能否持续?小米的‘双线战略’会否拖垮供应链?关注我,下期揭秘:造车新势力的生死时速。”
#小米汽车##新能源##小米SU7Ultra的性能如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