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讯报讯(记者张明辉报道)2025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集体呈现蓬勃的国际化发展势头。参展厂商不仅聚焦前沿技术研发突破,更通过体系化的全球运营策略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步伐,彰显出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的坚定决心。
上汽集团在展会现场正式发布"全球本土化3.0升级战略",该方案着重强调全球化资源整合与区域市场精准运营的协同发展。最新统计表明,截至2024年末,上汽海外累计销售总量已超过550万台,刷新了中国自主品牌海外销售的历史新高。
上汽集团商用车业务负责人杨怀景在发布会上指出:"本年度前三个月海外市场销量达到2.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我们正依托全球制造基地网络强化区域市场深耕,持续优化终端客户服务品质。"
作为上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支点,上汽通用五菱在东盟市场推行全方位本土化运营模式,建立起完善的产业价值链条。公司副总裁韩德鸿强调:"我们不仅完成产品制造本地化,更实现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区域化布局,显著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
长安汽车在此次展会期间全面升级全球化战略规划。继实施"海纳百川"国际化工程两年后,企业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投资规模。集团总裁朱华荣表示:"规划投入100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球业务拓展,海外雇员总数将突破万人规模,年度海外销售目标锁定120万台,全力将长安汽车建设成为世界级汽车企业。"
江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先锋,在拉美、中东及东盟等关键区域市场持续扩大影响力,年度海外销售规模稳定在25万辆以上。依托成熟的海外运营经验,集团规划到2025年实现海外业务30%的跨越式增长,彰显出卓越的全球竞争力。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在战略发布会上强调:"我们将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转型,实现从传统贸易出口向技术标准输出、产业链整合及属地化经营的全方位升级。通过精准把握各区域市场的消费特征、文化习惯及应用环境,持续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上海国际车展引领全球汽车产业风向
作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盛会,上海车展以"百款全球首发车型、百个品牌战略发布"的豪华阵容吸引世界目光。根据主办方统计,本届展会预计接待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采购商超1.2万人次。
奇瑞汽车在本届展会震撼发布"全球产品战略",携涵盖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的55款重磅车型惊艳登场。企业国际业务负责人介绍,本次特别邀请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位合作伙伴共襄盛举,创下中国自主品牌国际参会规模新纪录。
南非汽车贸易协会主席沃伦·奥森评价:"中国汽车产业已完成从跟随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在传统制造领域达到世界级水准,更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树立了全球标杆。"
西班牙汽车进口商联合会主席米格尔表示:"中国车企展示的下一代产品蓝图令人振奋,其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奇瑞集团海外市场累计销售突破25万台,全球用户规模攀升至470万,连续22年稳居中国汽车出口榜首。当前,推进海外市场本地化战略已成为奇瑞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举措。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自主研发优势,全面激活西班牙传奇汽车品牌埃布罗。作为该国国民级汽车品牌,我们运用创新技术成功实现复工复产,品牌振兴计划赢得西班牙政府与民众的广泛支持。"
随着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中国汽车产业正从单纯的产品出口迈向全价值链输出。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为突破口,中国车企正完成从技术引进到标准输出的角色转变。国际汽车巨头则纷纷转向技术合作与渠道共享,这种创新的"反向合资"模式正在重构世界汽车产业生态。
斯泰兰蒂斯集团亚太区战略负责人奥立维强调:"这些配备智能座舱、高效电驱平台和AI互联系统的车型,充分展现了与零跑汽车战略协同的成果。依托技术融合优势,我们已将零跑汽车的全球年度销量目标提升至50万辆规模。"
中国新能源汽车引领技术革新 创新重塑行业格局
本届国际车展的实地调研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正通过突破性创新持续改写行业规则。凭借持续的技术升级,中国品牌正在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路径。
据记者张明辉报道称:"这款车型首创的沉浸式5D影院系统,通过智能悬架实现多维度动态模拟,其核心技术源自企业自主研发的车规芯片及智能驾驶平台。"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据蔚来汽车首席技术官透露,全球首款车规级5纳米自动驾驶芯片实现规模化商用,这代表我国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已完成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转变。
蔚来汽车CEO李斌在发布会上强调:"智能芯片、全栈式操作系统和线控底盘三大核心技术,共同构成了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支柱。"这一系列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科技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这些突破性技术正在汽车制造业掀起全面应用浪潮。
广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在技术发布会上介绍:"我们最新研发的高端车型平台采用模块化多能源架构,深度融合了L4级自动驾驶与AI智能座舱等前沿科技。"
整车企业加速技术迭代的同时,上游供应链也取得重大进展。国内某龙头电池企业成功实现4680大圆柱电池的批量化生产。
亿纬锂能研究院产品总监在行业论坛上表示:"通过材料体系创新、生产设备国产化及数字化工厂建设,电池产品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实现质的飞跃。"
技术创新的浪潮不仅覆盖动力电池领域,更在能源补给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欣旺达动力营销体系总裁在技术峰会上透露:"公司重点突破800V高压快充平台技术,充电功率提升至480kW,未来电动车充电时长将缩短至与传统燃油车加油相当的水平。"
图片综合来源:央视网、北京日报客户端
审核:李霞
责任编辑:华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