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提的电动车,已行驶1万多公里,长途行驶几千公里,时速110-115公里左右续航表现良好,市区时速50到60公里基本满足日常需求

今年8月提的这款电动车,已经跑了1万多公里了。开了几次长途,最长一次几个千公里,20小时左右奔波,速度基本稳定在110到115公里每小时,续航表现还算可以。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距离不算特别长,但对我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实际的测试。你知道的,很多车,特别是年轻品牌的,续航差个10-15%,对我没啥大区别,但这车在高速上跑,续航还能保持在50%-60%的状态,基本够用。

其实我平时市区出行多,开得少,也不追求极端里程。平时在城市里,车速基本在50到60公里每小时上下,刚开始还担心续航不够用,但事实证明,300公里左右的足够日常。前300公里我刚充满电,基本上就是满电出行——续航可以充到差不多1:1的比例。这点让我挺踏实,以前用油车时也经常会算油箱剩多少,电车这个感觉反倒更直观一些。

今年8月提的电动车,已行驶1万多公里,长途行驶几千公里,时速110-115公里左右续航表现良好,市区时速50到60公里基本满足日常需求-有驾

我一般都是在电量剩20%左右开始充电。快充是我主要用的方式,超充剩得少(一年我超充次数供得少,毕竟还是家用桩方便)。每次快充大概能充50-60度左右,充费差不多50到60块钱,整体还算便宜。平常日子里,家里装了个充电桩,基本每4天左右充一次,每月电费就是110多块,自己心里算也还行。反正跟油钱比,省不少。

说到驾驶感受,云海这款车我觉挺平顺的。转弯时不晕车,车身感觉挺稳,开起来心里踏实。而我注意到一些缺点:轮胎偏薄,胎噪比较大。特别在高速上,能明显听到轮胎蹭路的声音。有次跟朋友说,我开快了还会打滑——这个反应太快,普通家用轮胎的抓地力还算可以,但大脚油门一踩,轮胎就开始变得滑溜溜。可能是轮胎老化问题,也可能是配置上的限制。

今年8月提的电动车,已行驶1万多公里,长途行驶几千公里,时速110-115公里左右续航表现良好,市区时速50到60公里基本满足日常需求-有驾

你会不会觉得奇怪,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看这车的噪音来源——单层玻璃,隔音效果不咋地。风噪子大到我觉得,如果高速开个两三个小时,不用听音乐也能填满耳朵的杂音。其实我还很疑惑,为什么很多国产车,特别现在这个价位,基本都用单层玻璃?我试过看一些进口车,基本上都是双层或者多层隔音玻璃,隔音效果明显好不少。

说到这里,有没有想过,能不能在换车时,自己加装个隔音材料?我倒是计划试试。有时候,车辆配置到了一定程度,没必要硬拼成本,技术转化过来之后,就是多花点钱,少受点烦。但这个事也更像是个人选择——我觉得,车本身不能只看参数,还得看实际体验。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还琢磨着,除了隔音以外,像悬挂调教、底盘反应啥的,云海这款车是不是偏向平顺、舒适,还是偏运动?我觉得它的悬挂偏软,在石子路或者减震器多的路段,过滤震动挺不错的。铺了高速的沥青路,速度上去之后,整车的稳度让我很满意。

今年8月提的电动车,已行驶1万多公里,长途行驶几千公里,时速110-115公里左右续航表现良好,市区时速50到60公里基本满足日常需求-有驾

这让我突然想到,如果对比同价位的别的车,比如某自主品牌的紧凑型SUV或者两三年前的车型,差别还挺大的。不一定是价格差别大,关键还是设计偏向。很多车型在配置上差了点,但用着其实未必差很多,尤其是在实际驾驶体验这块。

对了,我刚才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未来几年内,这车还能持续战斗吗?毕竟电池的折旧其实也挺快的,尤其在没有太多换电或快充基础设施普及的地方。没细想过这个,但根据我观察,像我这种日常市区跑个50公里左右/天的,基本上用几年也无所谓。

今年8月提的电动车,已行驶1万多公里,长途行驶几千公里,时速110-115公里左右续航表现良好,市区时速50到60公里基本满足日常需求-有驾

只是不知道,云海这种新车,保值率大概几成,是不是也只是个心里美丽且虚幻的数字。你怎么看?我当初买的时候,也没太考虑这些,只觉得这车快一个月,开得挺顺手,二手也还能卖个好价。现在想想,自己估算一下——按我这个里程,看的保值率,估计还能剩个80%左右吧?不过这个大概估计,毕竟市场变化太快。

你是不是也在琢磨,咱们平常的选择题其实更像是权衡取舍的过程。有时候,买车不光是看性能、价格,更是看心情和每次上路的感觉。这种实用+感受结合的方式,才让人觉得用得开心。

今年8月提的电动车,已行驶1万多公里,长途行驶几千公里,时速110-115公里左右续航表现良好,市区时速50到60公里基本满足日常需求-有驾

你会不会觉得,我这台车就像个老朋友一样,经历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反倒变得更有趣?每次长途回来,看着仪表盘上的里程数,就像在记录自己每一次的冒险。唉,也许我就是太喜欢碎碎念了。你有没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小发现,是用车过程中发现的?比如某次突然觉得车子某个细节特别贴心,或者反过来,某个设计特别坑爹。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