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这块儿,变化太快了。26款吉利星愿一出来,我第一反应是,价格咋没变?6.88万起,跟25款持平,这在如今疯涨的成本面前,真算是挺稳的。410探索版直接降了1万,剩下8.78万,这招明显有点意思。毕竟,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的趋势没变,厂家还得靠价格刺激买家。销售那边小李跟我说:这车现在买,手头宽松不少,补贴叠加下来,实际入手感觉像捡便宜似的。我不禁想,价格放稳甚至下探,是不是星愿在供应链上压得更死?
说起供应链,吉利的这套研发和采购体制,外人看不是很懂,咱简单点说。研发像修屋顶,设计师先搭好框架,零件厂商就是送砖头、钢筋的人。每一批次零件不达标,就得重来,耽误整个屋顶完工时间。星愿上次换代,估计就是花了不少时间搞定电池包的供应与质控。这次新款不涨价,反而降价,让我猜测它们可能优化了某条供应链环节的中间商,或者换成了更经济的模组。这段猜测没啥官方数据支撑,只是基于行业动态和我在内部听到的风声。
我刚翻了翻笔记,9月份全国销量破5万台,按照吉利销售同事透露的数据,星愿贡献了超五成。这反映出,低价新能源不是儿戏,挺接地气的市场需求真大。虽然我之前讲过新能源汽车里价格战容易把市场弄脏,卖家利润缩水,但星愿这波降价补贴加持,可能更意在抢占城市次级市场的使用频率,毕竟用户更多是通勤买菜两用。你会不会觉得,这类车型比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智能电动车更实在点?
这次新增的STAR限定版,限量1000台,是个卖点,同事小陈去车展现场看了说,那双拼配色,现场看质感挺不错的,完全不像6万多的车。我心里有点小嘀咕,这种限定版,是不是吉利想用点小花活拉回高端形象?但又得注意,限量1000台的量,不会对大盘有太大影响。这亏本买卖也得见效。
顺便说说410探索版,这款车型今年5月份刚调整过配置,增加了加热方向盘和手机无线充电,这次价格直接砍1万,有点意外。销售反馈说,客户锁定这款变化后对性价比的大幅提升,尤其是年轻买家。相比25款的主流买手,这次26款的升级更像是降价版豪华,重点在通勤实用,没啥智能车常见的花哨设计。真要和它比价起亚e-Niro和比亚迪海豚,星愿这价格优势和实用性还是得提。
还想起上次去4S店,修车师傅老赵跟我聊车,说:这车故障率不算高,但排线接头的小设计确实有点低级,偶尔有接触不良。这种细节,普通消费者很难第一时间发现,一旦爆下来,能灭市场口碑。吉利肯定也知道这个问题,或许这次改款就叫升级版背后,修了不少供应链上的小漏洞。这段潜台词藏得挺深。
说回销量,你觉得星愿拿下这么多市场,是不是也有点像去年那种价格底线内的爆款?毕竟,消费者买电动车,保障和价格往往直接挂钩。现在补贴还给3千,虽然不多,但相当于给了利好信号。反正我心算过,百公里成本大约7元人民币上下,还是挺惊艳的。至于后续多半和大环境有关,像电池材料价格和政策调整啥的,这玩意你怎么看?
(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销售那边还有个有趣对话,小李跟我说:客户问,星愿和蔚来的比,哪款更适合家用?我跟他说,不能光比智能和品牌,得看你家楼下停车条件,是充电桩够不够,日常跑几公里,别买那种入门电动车跑长途就尴尬。你是不是也曾纠结过,这类新能源车到底是偏工具还是未来高科技的代表?
说实话,我前面讲供应链压价的说法也不够严谨。毕竟,新能源车不像传统车,人家电芯本身就是成本大头,还有各地补贴错综复杂,不是简单砍价能解决的。我这猜测太简单化了。也许,吉利调价背后,是厂家在渠道策略上的新布局,是想用低门槛切入更多二三线城市。这点你怎么看?
最后说句小烦心的,新能源车终究是个新生市场,很多数据都是估算,真实情况得掏钱买车的人用时间告诉我们结果。之前我一个朋友买了星愿410,跟我吐槽续航数据有点虚高,实际市区跑不到官方标的那个数字。你自己用车体验和那些数据表演肯定差不少。
星愿这车价格这么稳,销量这么猛,能当一次性试金石吗?还是说,它只是这波新能源车热潮里,市场一个被逼出来的勉强冠军?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