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大家一聊起中国的汽车市场,话题似乎总离不开“降价”两个字。
今天这家优惠几万,明天那家送终身保养,感觉车企们都在铆足了劲儿地比着谁更便宜。
但如果我们只盯着价格看,可能就忽略了水面之下正在发生的一些更深刻、更长远的变化。
就在七月中旬的短短一周里,国内汽车行业就传出了不少重要消息,这些事儿不仅关系到我们以后买什么车,更关系到整个行业的规矩、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首先,有两件大事,看起来和车本身没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国家在为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立规矩”。
第一件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出手了。
他们在网上开了一个专门的窗口,让中小企业可以去反映一个问题:被大的汽车公司拖欠货款。
这听起来有点专业,但说白了就是保护那些给大车企供货的小零件厂。
我们开的每一辆车,都是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装起来的,这些零件很多都来自规模不大的供应商。
过去,一些大车企仗着自己是“甲方”,签了合同拿了货,但钱却迟迟不给,或者非要给一张好几个月后才能兑现的“商业汇票”,让这些小供应商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企业没钱周转,就可能影响生产,甚至倒闭。
现在,国家直接下场管这件事,明确要求大车企采购付款的期限不能超过60天,也不能用各种理由变相拖延。
这就像是给整个产业链打了一针“强心剂”,保证了血液循环的通畅。
只有让这些默默无闻的供应商活得好,他们才有精力和资金去研发更好的技术、保证零件的质量,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买车的消费者。
另一件“立规矩”的大事,则直接关系到所有新能源车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个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提了一个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己建的那些大功率充电站,原则上应该向所有品牌的电动车开放。
相信很多开电动车的朋友都遇到过这种尴尬:自己的车快没电了,旁边就是一个别家品牌的超级充电桩,空着好几个位置,但就是因为品牌不兼容,你只能眼睁睁看着用不了。
这种“各扫门前雪”的做法,不仅给车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现在,政策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打破这种壁垒,实现充电网络的互联互通。
文件还定下了一个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的大功率充电设施要超过10万台。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开电动车出门,找充电桩会越来越方便,续航焦虑也能得到很大缓解。
这两项政策,一个是管钱,一个是管电,都是在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铺路,让整个生态变得更健康、更高效。
说完了宏观的政策,我们再来看看最激动人心的技术竞争,尤其是在智能驾驶这个领域。
如今的汽车,要是没点自动泊车、辅助驾驶的功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车。
但各家的思路和打法却很不一样。
老牌豪华品牌宝马就发布了它最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且会首先用在全新的宝马iX3上。
宝马的理念是,智能驾驶不应该是一个个孤立的功能,而是一个整体。
他们把智能交互、车辆操控和驾驶辅助系统深度融合,核心是一个由宝马自己开发的“驾控超级大脑”。
这个“大脑”把动力、刹车、转向等控制功能统一管理起来,处理速度比以前快了10倍。
这么做的好处是,当车辆在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之间切换时,感觉会非常平顺、自然,不会有那种突然被接管的突兀感,更注重人车合一的驾驶感受。
相比之下,中国本土品牌的打法则显得更加直接和果断。
比亚迪在7月9日就放出了一个重磅承诺:所有搭载了“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的比亚迪汽车,在中国市场上,只要是在使用智能泊车功能时发生了安全事故,或者造成了损失,比亚迪将全面负责到底。
车主不需要去跟保险公司扯皮,直接联系比亚迪售后就能解决。
这个承诺可以说直接击中了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最大的一个顾虑,那就是“出了事到底算谁的?”。
比亚迪用这种兜底的方式,给了用户极大的信心。
同时,他们还宣布了“天神之眼”系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在线升级,覆盖了泊车、行车和安全三大方面,比如能更好地识别悬空的障碍物,在高速公路上遇到施工路段能自动借用应急车道绕行,甚至在时速120公里的情况下触发紧急刹车也能平稳刹停。
而科技巨头华为,则在通过另一种方式深度参与汽车行业。
他们不直接造整车,而是为车企提供核心的智能技术。
最近刚刚上市的岚图FRE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搭载了华为最新的乾崑智驾ADS 4系统和鸿蒙座舱5。
硬件上,车顶有一个192线的激光雷达,全车配了29个传感器,软件上则能实现城市和高速的领航辅助驾驶。
从问界到享界,再到现在的岚图,华为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朋友圈”,用自己的技术赋能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
当然,无论政策和技术如何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实在在的产品上。
这一周,几款新车的上市也充分体现了当前市场的竞争格局。
奇瑞推出的风云A9L,直接把中大型轿车的价格门槛拉到了一个新低。
它的超级置换抢购价只要13.99万元起,但你得到的是一辆车长超过5米、轴距达到3米的大车,悬架用的是通常在更高级别车型上才有的双叉臂加五连杆结构,而且全系标配9个安全气囊和260公里的纯电续航。
这样的配置和价格,放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充分展现了中国品牌在“价值”上的极致追求。
与此同时,由华为和北汽联合打造的享界品牌,在发布了充满科技感的新车标“寰宇之星”后,也由华为的余承东透露,品牌下的第二款车——全新旅行车享界S9T,将在今年秋季上市。
在国内,旅行车一直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享界敢于推出这样的产品,说明他们看到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再仅仅满足于代步,而是开始追求更能代表生活方式和个性的车型。
这些新产品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简单的价格比拼,而是一场围绕着行业规则、核心技术、用户信任和产品价值的全方位竞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