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米兰的街道上,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展台中央,一台流线型车身泛着金属光泽的汽车缓缓旋转。展台前挤满了不同肤色的观众,有人举着手机录像,有人趴在围栏前仔细端详车灯细节。当工作人员用手机远程操控车辆完成"螃蟹横移"时,现场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今年四月腾势Z9GT在欧洲首秀的场景,也是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叩开欧洲市场大门的里程碑时刻。
从米兰设计周到欧洲车库
这场被称为"汽车界时装秀"的米兰设计周,见证了腾势品牌的欧洲首演。不同于传统车企用参数表打动观众,腾势直接把"黑科技"搬到了现场:工程师现场演示车辆在180公里时速下爆胎仍能稳定行驶,当车轮突然倾斜时,车身就像被无形大手扶住般稳稳前行;手机APP一键启动的"圆规掉头"功能,让这台五米长的轿车在狭窄空间里原地旋转,围观人群里甚至响起了口哨声。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正是腾势"易三方"技术带来的真实体验。
欧洲版藏着哪些小心思
细心的车迷发现,欧洲展车与国内版本存在微妙差异。前保险杠上方的顶置激光雷达像是给汽车戴了顶"智能礼帽",这与国内翼子板两侧的设计截然不同。"欧洲街道普遍狭窄,顶置方案能更好应对低矮的骑楼和拱门。"现场工程师解释时,手指向展车顶部,仿佛在讲解一件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内饰变化更显贴心:取消中央挡把改为怀挡设计,中控台下腾出的空间刚好能放下欧洲人标配的长柄雨伞;座椅加热档位从国内的三档增加到五档,显然考虑到了北欧的严寒天气。
藏在钢板下的技术革命
掀开Z9GT的底盘护板,蜂窝状结构的CTB电池组与车身骨架融为一体,这种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让整车抗扭刚度提升45%,相当于给汽车装上"钢铁脊椎"。动力系统的精妙布局更让人惊叹:后桥双电机既能像花样滑冰运动员般协同发力,又能像太极推手般相互制衡。当车辆需要紧急变道时,左右车轮能以±10度的角度独立转向,四轮驱动的插混版百公里加速仅需2.9秒——这个数据甚至让展台对面的保时捷工程师驻足良久。
从香港到汉堡的进阶之路
去年在香港中环的奢侈品商场,腾势D9作为首款进驻高端商超的中国MPV,月均订单突破300台;今年初登陆新加坡时,首批车主里有三分之一是换购奔驰V级的用户。这些亚太市场的成功经验正在欧洲复制:慕尼黑经销商在培训时特意强调,要向客户演示车载冰箱如何冰镇香槟;巴黎体验店把试驾路线设计成穿越凯旋门环形路,专门展示车辆的精准转向。正如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所说:"我们要让科技豪华感像瑞士手表般触手可及。"
当中国智造遇上欧洲老城
在里斯本陡峭的阿尔法玛区,传统燃油车爬坡时引擎的嘶吼常惊起鸽群,而腾势试驾车悄无声息地征服了20度斜坡,电机特有的瞬时扭矩让当地媒体直呼"魔法动力"。更让欧洲用户惊喜的是智能化细节:车载系统能自动识别限速标志并调整巡航速度,经过古城区时会主动降下车窗让引擎模拟声浪消失——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正在改写"中国制造"在欧洲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站在米兰大教堂广场向东望去,亚平宁半岛的暖风正掠过亚得里亚海。对于腾势来说,进军欧洲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张,更是一场关于汽车文明的对话。当Z9GT的流线型车身倒映在塞纳河面,当智能座舱的提示音在柏林街头响起,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用硬核科技与细腻体验,讲述一个关于突破与超越的新故事。两年覆盖十国的计划看似宏大,但看看展台上那些拿着配置单反复比对的欧洲工程师,听听试驾结束后此起彼伏的"Bravo",或许这个目标比想象中更触手可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