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重磅消息在摩友圈里炸开了锅——工信部突然扔出个《摩托车制动新规》征求意见稿,里面明文规定从2024年开始,125cc到150cc的燃油摩托必须装CBS联动刹车或者ABS防抱死系统,而150cc以上的燃油摩托和4kW以上的电摩更是要强制安装ABS。
这消息就像往油锅里泼水,瞬间引发全网热议。
有人说这是良心政策,有人吐槽成本又要涨,更有老骑手翻出陈年事故照片痛心疾首。
这场围绕刹车系统的争论,背后藏着哪些门道?
先说这政策出台的背景。
中国现在摩托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每年交通事故里摩托车事故占三成以上,其中刹车失控导致的恶性事故占了相当比例。
去年我在交通博物馆看到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22年全国摩托车事故死亡人数超8000人,其中因刹车不当引发的占47%。
更让人揪心的是,现在路上跑的125cc以下摩托,90%连ABS的影子都见不着。
记得有位摩友在论坛发帖说,他十年前花8000块买的仿赛,现在二手价跌到3000都没人要,就因为没有ABS成了“定时炸弹”。
这次新规的硬核条款确实够狠。
125-150cc的燃油摩托要装CBS或者ABS,这就好比给小钢炮配上了防抱死系统。
而150cc以上的“大排量”必须装ABS,相当于给公升级跑车戴上了头盔。
更绝的是电动摩托也逃不过,4kW以上必须装ABS,这波操作直接把两轮电动车纳入监管范围。
有行业人士算过账,给125cc摩托加装CBS成本要涨1200元左右,ABS更是要贵2000多,这笔钱最终会不会转嫁给消费者?
现在150cc的街车均价3万左右,如果新规实施,入门款价格可能突破3.5万。
说到CBS和ABS的区别,我特意请教了汽修店王师傅。
他用修车扳手比划着说:“ABS就像防抱死的智能刹车,轮子快锁死时自动松油;CBS则是前后刹车联动,新手捏前刹太猛时自动分点后刹。”举个真实案例,去年杭州有个外卖小哥骑无ABS的踏板车,雨天急刹直接摔进绿化带,如果当时有CBS,可能后轮就不会完全抱死。
而ABS更神奇,有摩友实测在砂石路面刹车,带ABS的车滑行距离能缩短30%,关键是不会突然甩尾。
不过政策落地可能要经历阵痛期。
广东某摩配城老板老李抱怨:“现在国产ABS才卖800一套,进口的得2000多,厂家肯定要涨价。”更现实的问题是维修成本,有车主在贴吧吐槽:“装ABS的车保养费直接翻倍,换刹车片都要去4S店。”但也有业内人士反驳,说ABS故障率其实比想象中低,某品牌ABS系统在3万公里内故障率不到0.3%。
这场变革对行业的影响可能超出想象。
先说产品升级,现在市面上主流的125cc仿赛,像幻影150、CBF150R这些热门车型,可能要集体换代。
而电动摩托市场更将迎来洗牌,现在满大街的4kW以下电摩,可能要集体“回炉重造”。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驾驶习惯的改变,有驾校教练预测:“以后考摩托车驾照,ABS操作肯定会纳入考试项目。”
不过争议声也不小。
有老车迷在微博发声:“80年代骑50cc嘉陵都能单手扶车把,现在动不动就要ABS,是不是过度保护?”这种观点马上遭到反驳,交通事故处理专家张警官晒出数据:“在紧急制动时,ABS能让事故率降低62%,这可不是靠驾驶技术能弥补的差距。”更犀利的批评指向政策执行层面,担心某些厂商会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给ABS设成选装件,或者虚标功率规避监管。
回看全球市场,欧盟20年前就强制摩托车装ABS,日本2019年把ABS列入新车标配,美国对300cc以上摩托强制安装。
反观国内,这个政策虽然来得有点迟,但总算迈出了关键一步。
有摩友在汽车之家论坛算账:“按每年新增2000万辆摩托车计算,强制ABS能挽救多少条人命?”这话虽然扎心,却道出了政策背后的民生考量。
站在消费者角度,这波涨价潮在所难免。
但换个角度看,多花几千块买的是保命的配置。
就像当年汽车从鼓刹到碟刹的进化,初期也遭人诟病“多此一举”,现在却成了标配。
或许过几年我们再看,现在的争议不过是历史进程中的小插曲。
不过眼下最现实的,是新规实施后二手市场的行情波动——那些没ABS的老车会不会变成“绝版货”?
这波“政策红利”会不会催生新的收藏市场?
说了这么多,各位看官怎么看这波刹车系统革命?
是觉得早该如此的及时雨,还是嫌涨价的冤大头?
有没有人经历过刹车失控的惊魂时刻?
又或者您觉得还有哪些安全配置该被强制推广?
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毕竟安全无小事,每个观点都可能给他人提个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