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胜M8标价12万起、宣称能跑1420公里,陪朋友去试驾回来,他掏出计算器给我算了笔账,我沉默了
朋友拿着加油票和充电账单,在A4纸上写写画画。“你看,一个月通勤1200公里,全用电的话电费120块;以前那台油车,光油钱就得600多。”他抬起头:“一年省下来的钱,够带家里人去趟三亚了。”
这是上个月的事。他要换MPV,手头预算二十万出头,老婆怀了二胎,岳父岳母时不时要接过来住,五座车确实不够用了。去看车那天,销售上来就推三十多万的,朋友脸色不太好看。临走时听见隔壁展台有人聊锐胜M8,价格12到25万,他停下脚步。
增程这个词最近两年太火了。厂家数据是46度电、65升油,纯电200多公里,满油满电1420公里。我当时心想,跑不跑得到另说,至少思路没毛病——市内用电省钱,长途用油不慌。
试驾那天印象最深的是充电速度。服务区停车,插上充电枪,朋友去上了趟厕所、买了杯咖啡,回来看手机——十分钟,电量从三成多跳到快八成。他嘀咕了句:“这要是跑长途,根本不耽误事。”
空间方面,车长5米3、轴距3米2,数字上比GL8还长一截。三排我坐了坐,腿能伸开,但谈不上多舒服,MPV的三排本来就是应急用的。二排倒是有诚意,座椅能前后滑、靠背能调,朋友一米八的个头坐进去,翘着腿都不挤。
后备箱据说能放18个行李箱。我寻思正常家庭出趟门,五六个箱子就差不多了,18个多少有点夸张。不过座椅能放倒,朋友偶尔要拉点设备,这倒方便。
动力版本挺多。纯电版92度电,续航560公里,适合市区跑;增程版兼顾长短途;还有天然气版本,主要面向跑运营的,听说一公里成本能压到两毛多。朋友看中增程,既想要电车的安静,又不想被续航绑死。
配置挺实在。没车载冰箱、没按摩座椅那些花哨玩意儿,省下来的成本体现在价格上。小桌板、无线充电、USB接口这些日常够用的都有。我开车十几年,见过太多配置表上写得天花乱坠,真正用到的没几个。
车机用的8155芯片,响应速度还行。语音控制试了几次,大部分时候能听懂,偶尔识别错也正常。辅助驾驶L2级别,高速能跟车、保持车道,这个价位能做到这样,算厚道了。
不过品牌知名度摆在那儿。朋友担心的是两年后想换车不好出手。我跟他说,你要是冲保值率去,那就别看新品牌了,老老实实加钱买合资。他想了想,说算了,先开着再说。
低配版很多东西要选装,真配齐了价格就上去了。销售给朋友报的落地价比预想高出小两万。不过横向比比,十几二十万买台能坐七八个人、续航还不错的MPV,选择确实有限。
朋友最后订了台增程版。提车那天我去帮忙验车,开了一圈回来,他说感觉还行,具体怎样得开段时间再说。
上周见面,他开这车快一个月了。我问感受如何,他掏出那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次充电、加油的费用。“省钱是真省钱,”他点了根烟,“但这品牌售后网点少,上次小刮蹭,等了三天才修好。”
新能源MPV这两年冒出来不少,活下来的没几个。技术参数好看是一回事,三五年后还能不能开、服务跟不跟得上,才是关键。至于锐胜M8行不行,得看时间。
反正我那朋友已经上车了。过段时间再问他,兴许能听到点更实在的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