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豪华车卖不动了,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样。我前两天和朋友聊车,他说你看奔驰EQE,十年前的车机逻辑,语音识别都得卡三秒,根本没法用。我脑子里就闪现出他后排那无聊的表情,跟家里小孩玩手机比都没得比。
以前,BBA(奔驰、宝马、奥迪)靠着品牌标签,就能把车卖得水泄不通。可是年轻人根本懒得往4S店里钻,直接刷短视频看智驾体验,省得还得猜车好不好。问界M9能自动停窄库,理想L9后排能躺平看投影,这些实打实的功能才是年轻人的菜。你说奔驰EQE连触摸反应都慢,这哪是豪华,简直像穿越回了老年代。
不过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宝马倒是反应快一点,i5和iX3这两款纯电车型至少性能在线,体验不算差。但销量和国产新势力比起来,还是不太够看。说实话,他们的节奏有点跟不上,特别是供应链那块,国产新势力死磕电池技术,快速换电或者充电桩布局,这些德系根本没走这一条。
你知道保时捷什么境地吗?Panamera现车便宜十几万,打七折左右能买到。这直接打脸了运动豪车这个形象。前两天我朋友去维修点闲聊,师傅说保时捷里头的底盘调校没得说,但城里堵车,用不上它的优势,反而觉得麻烦,自动跟车系统倒是越来越香。我一听就忍不住想笑,保时捷的精髓居然输给了自动驾驶的辅助功能!
国产车在细节上真是没少用心。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理想L9的座椅通风居然有三档温控,冰箱还能制冰,音响能模拟音乐厅的效果——这不是简单的配置堆叠,是在让用户真正舒服下来,我觉得这才是新时代豪华的真正含义。而德系还在念叨什么百年工艺、机械操控质感,这对喜欢智能化、便捷体验的年轻人来说,根本没啥吸引力。
有趣的是,奔驰最近还砍了EQ品牌,重新推出电动版CLA,这车基本就是换了壳的油改电。老本行车想靠传统技术翻盘,现在反倒成了障碍。你说中国消费者会不会被这套吸引?我估计没几个人会,大家反而更期待小米、华为这些数码大厂的新车,毕竟从手机到汽车,体验升级和生态融合是年轻一代的刚需。
这让我有点怀疑,德系豪华品牌真的懂中国市场吗?他们的本土化感觉就是多加点腿部空间,裁剪长一点车身就行了?奥迪电动车国产多年,连快充速度都慢半拍,这不是小问题,是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大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也有点自我纠结。前面说宝马表现还算好,感觉有没有点偏颇?可能是我对国产新势力抱有过多期待,没全面考虑宝马在稳定供应链、售后服务上的优势。但不能因为这些优势而忽视被智能化浪潮甩在身后的事实,不是吗?
我心算了一下,保时捷从新车到终端优惠大约跌了20%左右,这保值率跳水幅度挺吓人。换成理想或者蔚来,你花同样的钱,不但能买到更智能的车,还能享受不断迭代的软件升级和贴心的服务,这对客户来说是长远价值。其实算下来,划算得多。
顺带提个没想过很透的猜测,德系豪华品牌是不是太骄傲了?毕竟百年老品牌,太惯老方法,不愿意改变节奏和做法。就像老工匠,用锤子凿石,旁边年轻人已经开始用机器了,而他还觉得自己手艺天下无双。 不确定,但感觉挺合理。
聊聊供应链吧,其实供应链就像做菜,原材料选得好,调料用得对,做出的菜才有味道。德系车企这几年供应链遇到不少坎,缺芯、涨价、工厂限产。国产品牌反应快,能灵活换方案,这就是厨艺上的差别。能不能把材料变成好菜,决定了用户吃得香不香。
我朋友跟我说,买车对他来讲已不单是工具,更多是生活方式的体现。他说我现在看重的是下班后能不能放松,看孩子玩得开心,能不能不用操心车机又卡又瞎,能不能一家人坐得舒服。我突然觉得,这些说法,才是当下真切的消费者心声。
你说说,豪华到底该怎么定义?是噱头更多还是更贴心?大家心里其实都有答案,只是买车的标准真的在变。车还没到,抽象的豪华先行一步,能满足这个潮流的,似乎才有戏。
留给你个问题:如果今天你要买一台豪华车,是更看重它的驾驶乐趣,还是家庭成员的舒适度和智能化体验?我觉得,这一问,足够让德系豪华品牌好好思考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