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质保条款与用户理解的现实落差
买车时。销售微笑着承诺。三电终身质保。白纸黑字。让人安心。
可当电池真的需要更换时。才发现。那些承诺。像隔着毛玻璃看风景。模糊不清。
年行驶里程不得超过3万公里。这条款静静躺在手册里。像颗定时炸弹。很多车主直到被拒绝保修。才第一次认真阅读完整条款。
维修保养必须使用原厂备件。这意味着什么?就连换雨刷。换轮胎。都必须在4S店进行。否则。三电终身质保资格可能被取消。有车主在社交媒体晒出对话截图。客服明确表示:更换非原厂轮胎。将失去三电质保。
这合理吗?雨刷和电池有什么必然联系?
电池衰减到何种程度才能免费更换?这是个谜。车主们反映。检测报告从不提供给消费者。一切由4S店说了算。有人说衰减25%可换。有人被告知30%。还有人的电池续航从70公里降到35公里。仍被认定“正常”。
营运车辆的车主处境更艰难。网约车司机倪先生两次召回更换电池后。第三次故障时被告知需自费5万元。他的车已超过15万公里。而营运车电池只保“8年或15万公里”。
那些看似美好的承诺。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消费者在购车时。很少会逐字逐句研究厚厚的保养手册。他们相信品牌。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直到问题出现。才恍然大悟。
这不是比亚迪独有的问题。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在经历成长的烦恼。但作为领军企业。比亚迪的责任更为重大。
有4S店工作人员私下表示。他们其实并不会严格执行所有条款。“但条款在那里。就像悬在头顶的剑。”
车主夏先生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不要求特殊照顾。只希望规则透明。检测公开。”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信任。消费者信任技术。信任品牌。信任承诺。当这种信任被打折扣。受损的不仅是车主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电池会衰减。技术会更新。但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不应有任何衰减。
透明度。才是最好的质保。
那些藏在细则里的条款。那些无法获取的检测报告。那些因人而异的执行标准。正在一点点消耗消费者的信任。
这不是某个品牌的问题。这是整个行业需要面对的课题。
当车主握着方向盘。他们不仅是在驾驶一辆车。更是在践行对一种生活方式的信任。这种信任。需要被珍视。需要被尊重。
里程表上的数字会不断增加。而质保承诺的价值。不应随之减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