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配不到22万,方程豹钛7杀疯了![中汽协数据]
方程豹钛7的定价策略堪称一记重拳,17.98万元起售,顶配Ultra版也仅为21.98万元,直接将中大型新能源SUV的价格门槛大幅下探。全系共推出四款车型:135km两驱Pro版、200km两驱Max版、190km四驱Max版、190km四驱Ultra版,价格跨度仅4万元,每档之间差价控制在1.5万至2万元区间,这种精细化定价让消费者在升级配置时几乎感受不到断层压力。然而正因如此,选择困难也随之而来——低配与顶配之间究竟差了什么?哪一款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真香”之选?
从动力系统来看,钛7的车型划分逻辑非常清晰。两驱版本搭载单电机,最大功率272马力,系统纯电续航分别为135km和200km(CLTC工况)[工信部数据],零百加速时间为7.9秒,适合日常通勤和城市周边出行。而两款四驱车型则换装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高达490马力,纯电续航190km,零百加速仅需4.5秒,性能表现已接近部分高性能纯电SUV。如果你追求更强的驾驶激情,尤其是在高速超车或山路行驶时希望有更充沛的动力储备,四驱版本无疑是更理想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钛7外观硬朗、线条方正,但它并未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而是基于承载式平台打造,这意味着它本质上是一款城市取向的SUV,而非硬派越野车。虽然配备了智能电四驱系统和一定的离地间隙,能够应对轻度非铺装路面和雨雪湿滑路况,但若频繁挑战高强度越野场景,其底盘极限和通过性仍显不足[越野能力评估报告]。
配置层面的差异才是决定购买决策的关键。入门级的135km两驱Pro版虽价格最低,但缺失多项核心功能。例如,该车型未配备悬架软硬调节系统,在面对复杂路面时舒适性与操控灵活性受限;同时也不支持蠕行模式与坦克掉头功能,这两项技术依赖于四驱系统的扭矩矢量分配能力,能显著提升狭窄路段的通过效率和脱困能力。相比之下,四驱车型均标配上述功能,极大增强了车辆在坡道、砂石路或交叉轴路况下的实用性。此外,Pro版缺少冷暖智能冰箱,对于有长途自驾或户外露营需求的用户而言,这一配置的缺失无疑降低了用车便利性。
智能化方面,钛7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式”配置分布。除顶配Ultra版外,其余三款车型均搭载DiPilot 10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采用纯视觉感知方案,具备L2级辅助驾驶能力,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自动变道辅助等常规功能[方程豹官方技术白皮书]。而顶配车型独享DiPilot 300系统,配备一颗前向激光雷达,感知能力更强,支持城市道路NOA(导航辅助驾驶),可在高精地图覆盖区域实现自动上下匝道、变道超车、红绿灯识别等高阶功能。对于经常在城市快速路或拥堵路段通勤的用户来说,这一功能的价值远超其差价本身。同时,全系标配15.6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26英寸AR-HUD抬头显示系统以及方向盘加热功能,座舱科技氛围统一且高级。座椅方面,主副驾电动调节、前后排座椅加热通风均为全系标配,但前排按摩功能需额外支付4000元选装,二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同样为4000元选装项,副驾腿托调节则需2000元,这三项可合并称为“舒享升级包”,建议根据实际乘坐频率和舒适性需求理性加装。
顶配车型另一大亮点在于支持选装大疆Air 3S定制无人机系统,包含双模式遥控器与智能车顶机库,选装价格接近1.7万元。该套件实现了无人机与车辆的深度联动,支持车机控制起降、自动回收充电、航线规划等功能,彻底解决了户外航拍的收纳与续航痛点。虽然价格不菲,但对于摄影爱好者、自驾玩家或内容创作者而言,这套系统带来的可玩性和便利性极具吸引力。当然,若对此无感,也可自行购买普通无人机,成本更低但缺乏无缝集成体验。
综合来看,135km两驱Pro版虽价格诱人,但配置短板明显,尤其缺少悬架调节与冷暖箱,性价比反而不高。若预算有限且主要在城市使用,200km两驱Max版是更稳妥的选择,续航更扎实,配置也更完整。若对驾驶性能有一定要求,190km四驱Max版成为分水岭——兼顾动力、通过性与基础智驾功能,是平衡之选。而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直接上顶配Ultra版毫无争议,DiPilot 300智驾系统与无人机套装构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钛7车长达4.8米级,轴距接近2.9米,空间表现对标豹8,却以接近豹5的定价切入市场,形成越级竞争态势[车型参数对比表]。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硬派SUV,而是以“硬派造型+城市基因”开辟新赛道,精准击中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外观与多功能用途的双重需求。在20万级新能源SUV市场中,钛7凭借精准定价、丰富配置和高可玩性,极有可能成为继比亚迪宋L、深蓝S7之后又一款走量爆款。对于那些追求大空间、高颜值、强科技,又不愿为越野溢价买单的用户来说,方程豹钛7无疑是一匹不容忽视的黑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