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中国7月销量数据刚出炉,整个汽车圈都倒吸一口凉气。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加起来只卖出44817辆,比去年同期少了近15%。这已经是本田在中国连续第五年销量下滑,年初至今累计销量暴跌23%。更让人揪心的是,东风本田高管在内部会议上撂下狠话:"我们正站在悬崖边上,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把时间拨回2018年,本田当时在中国月销量能冲到20.9万辆,现在却连当初的零头都够不着。这种断崖式下跌让人不禁想起手机界的诺基亚——当年功能机时代的霸主,在智能机浪潮来临时摔得最惨。现在本田面临的情况何其相似,只不过这次掀翻传统巨头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军团。
日系车曾经引以为傲的省油招牌,在电动车面前成了笑话。现在最便宜的国产电动车,百公里电费还不到十块钱,比混动车省一半不止。更讽刺的是,七万块的比亚迪海鸥都配上了自动泊车和高速辅助驾驶,而本田十万出头的车型,有些连后排音响喇叭都要选装。消费者现在走进4S店,左边是智能大屏、语音控制、全景天幕的国产新能源,右边是塑料感十足、车机卡顿的日系燃油车,这笔账谁都会算。
本田的困境其实早有预兆。三年前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刚突破10%时,日本工程师还在公开质疑电动车的安全性。等他们反应过来要转型,比亚迪已经带着刀片电池杀到眼前。去年本田在华推出的首款纯电车型,续航和智能化直接被同价位国产车甩开两条街。这种慢半拍的节奏,像极了当年柯达面对数码相机的犹豫不决。
更致命的是决策层的误判。日本总部那些西装革履的高管们,至今还觉得中国消费者会为车标买单。他们没注意到,95后买车第一件事是连手机看车机流不流畅,第二件事是测试语音助手聪不聪明。某本田4S店销售私下吐槽:"客户试驾时问能不能用手机远程开空调,我们只能尴尬地说燃油车没这功能。"
市场从来不同情落后者。现在本田的4S店里,销售顾问比顾客还多已是常态。有经销商开始偷偷兼卖国产新能源车,毕竟房租水电不会因为卖不动本田就减免。工厂那边更愁,广州本田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跌到六成以下,生产线工人每周双休变成"做四休三"。
不过要说本田完全没机会也不客观。他们在混动技术上的积累确实深厚,氢能源研发也走在前面。问题在于这些优势在中国市场使不上劲——政策导向明摆着支持纯电动,加氢站数量还不如奶茶店多。就像练了二十年弓箭的猎人,突然发现森林里都在比试枪法。
汽车行业的洗牌速度比想象中更快。五年前谁能想到,卖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能超越大众成为销冠?现在压力给到所有合资品牌,大众至少还能靠本土化研发勉强跟上节奏,那些反应迟钝的外资车企,搞不好真要重演手机行业"中华酷联"取代洋品牌的剧情。
这场变革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不是中国车企变强了,而是传统巨头自己把王座让了出来。当德国人还在纠结要不要用中国电池,日本人犹豫该不该搞车机互联,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开着自动驾驶扬长而去。商业竞争有时候就像打麻将,错过一轮可能就再也没机会胡牌。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