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尼赛斯五年换帅!销量惨淡,网友喊话:别挣扎了快退出!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不大不小的事,可能一些关注车的朋友已经听说了,那就是韩国的那个豪华品牌,叫捷尼赛斯,它的中国区负责人又换了。

这事儿本身在哪个公司都可能发生,高管流动嘛,很正常。

但放在捷尼赛斯身上,就有点不一样了,因为这已经是它在短短几年里第四次换帅了,而且每次换帅背后,都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奈和挣扎。

很多网友看到这个消息,都直接在网上留言说,要不就干脆退出中国市场算了,别再折腾了。

捷尼赛斯五年换帅!销量惨淡,网友喊话:别挣扎了快退出!-有驾

这话虽然听着有点直接,但你要是仔细了解一下捷尼赛斯在中国这几年的经历,可能也会觉得,网友们的建议,并非全无道理。

咱们先说说这次离职的这位高管,朱江。

他在汽车行业里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经验非常丰富,在宝马、雷克萨斯、蔚来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都干过,履历非常漂亮。

去年捷尼赛斯把他请过来当中国的“一把手”,很多人都觉得,这下捷尼赛斯是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市场好好干了,毕竟请来了这么一位懂中国市场的“救火队长”。

可结果呢?

这位队长上任才短短10个月,就在今年6月底离职了,接替他的又是一位韩国籍的高管。

这来来回回的折腾,让人看着都觉得累。

你想想,一个公司的最高领导,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策略能稳定得下来吗?

今天来的说要往东,团队刚开始动员,明天换个新的又说要往西,这底下的员工和经销商都得被弄糊涂了,消费者看着也觉得这个品牌不靠谱。

从最早的德国人何睿思,到后来的韩国人李哲,再到现在的朱江,没有一个能在这个位子上坐稳。

这种高层的不稳定,其实就是捷尼赛斯在中国市场艰难处境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

说到艰难,那可不是一般的艰难,咱们来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这比任何形容词都更有说服力。

根据公开的销量数据,捷尼赛斯2022年在中国一共卖了1457辆车,2023年稍微好一点,卖了1564辆,到了2024年,情况也没有什么起色。

这三年加起来,总销量还不到4400辆。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现在国内的一些造车新势力,比如理想、问界这些品牌,一个月就能卖出去三四万辆。

也就是说,捷尼赛斯辛辛苦苦干三年的成绩,还比不上人家一个月销量的零头。

这差距,已经不能用“大”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捷尼赛斯五年换帅!销量惨淡,网友喊话:别挣扎了快退出!-有驾

销量这么惨淡,那公司肯定是赚不到钱的,不仅赚不到,还得大把大把地往里赔钱。

有报道算了一笔账,说捷尼赛斯过去三年在中国市场累计亏损超过了30亿元。

最让人震惊的是,他们平均每卖出去一台车,花在营销和运营上的成本,竟然高达71万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

捷尼赛斯卖的车,比如G70、GV70这些,价格也就是三四十万的样子。

这等于说,他们卖一台三十多万的车,就要倒贴进去七十多万的费用,这笔钱都够再买一辆奔驰或者宝马了。

这样的生意,别说赚钱了,简直就是在烧钱续命,而且烧钱的速度还快得惊人。

这种经营状况,别说让企业发展壮大了,能维持下去都非常困难,也难怪外界会一直有声音猜测它会不会再次退出中国。

其实,捷尼赛斯进入中国市场,也不是第一次了。

很多老车迷可能还有印象,它最早在2008年就来过,那时候它还不叫捷尼赛斯,而是作为现代汽车旗下的一款高端车型,名叫“劳恩斯”。

后来在2014年,它又改名叫“捷恩斯”,想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来发展。

但这两次尝试,最后都因为品牌没人认识、销售渠道铺不开等原因,悄无声息地失败了。

到了2021年,它下定决心,第三次进入中国市场,这次它学聪明了,直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独立的豪华品牌,想跟雷克萨斯掰掰手腕。

平心而论,捷尼赛斯的车子本身是不错的。

它的外形设计很有特点,在国际上也拿过不少设计大奖,看起来确实挺唬人,性能和配置也给得挺足。

但问题是,中国这个市场太特殊了。

当它第三次进来的时候,中国的豪华车市场格局早就已经定下来了。

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家德国品牌,在中国经营了几十年,它们的品牌形象、豪华的标签,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中国消费者的心里。

捷尼赛斯五年换帅!销量惨淡,网友喊话:别挣扎了快退出!-有驾

很多人买豪华车,买的不仅仅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社交的需求。

你开一辆奔驰宝马出去,大家都认识,觉得你有面子。

但你开一辆捷尼赛斯出去,可能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不认识,还得费劲跟人解释这是什么牌子,是韩国的豪华车。

这种感觉,对于很多花几十万买车的消费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更关键的是,就在捷尼赛斯还在努力讲述自己“韩系豪华”故事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本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理想、蔚来、小鹏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崛起了。

它们用全新的思路,重新定义了什么叫“豪华”。

在它们看来,豪华不再仅仅是真皮座椅、木纹内饰,更是超大的中控屏幕、聪明的语音助手、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有无微不至的用户服务。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看重科技感和智能化的体验。

在这一点上,捷尼赛斯就显得很尴尬了,它既没有奔驰宝马那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品牌光环,又没有中国新势力那种领先的科技配置和创新的服务模式,被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处境非常被动。

面对这种困境,捷尼赛斯也不是没想过办法。

之前朱江在任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计划,那就是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产”。

如果这个计划能实现,那捷尼赛斯的车价就能降下来,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也能更快,这被看作是它在中国市场唯一的救命稻草。

但是,现在连提出这个计划的负责人都走了,这个国产化的事情还能不能继续下去,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一个新来的外国高管,能不能理解这个计划的重要性,有没有决心和能力去推动这么复杂的一个项目,谁也说不准。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得就像一个“修罗场”,已经不是随便哪个外国品牌来了就能轻松赚钱的时代了。

连奔驰、宝马这样的行业巨头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降价促销,加速向电动化转型。

对于捷尼赛斯这样一个品牌认知度低、产品特点不突出、内部又动荡不安的边缘品牌来说,前方的路可以说是布满了荆棘。

所以,当网友们说“不如直接退出”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在嘲讽,而是一种基于现实情况的理性判断。

毕竟,在一个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场上不停地投入和亏损,对于任何一个理智的企业来说,及时止损,或许真的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选择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