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玩手机已然成为道路交通中的一大隐患,严重威胁驾驶安全与公共交通秩序。当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因查看手机信息、接听电话、刷短视频等行为被电子眼或交警现场拍到,将面临明确且严格的处罚措施。
从全国范围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则明确指出,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同时,在记分方面,依据公安部令第163号《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一次记3分。这意味着,一旦开车玩手机被认定违法,驾驶者将同时面临罚款与扣分的双重处罚。
在上海,浦东公安分局交管支队曾通过警用无人机巡查,锁定了两名在驾车过程中操作手机的驾驶员。其中一名驾驶员从手机支架取下设备持续操作,另一名驾驶员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滑动手机屏幕,致使车辆在车道内明显偏移。现场民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对这两名驾驶员分别处以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而在江苏省,根据《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七)项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驾车时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处以五十元罚款。不同地区虽在罚款金额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对开车玩手机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是一致的,扣分标准则统一按照全国性规定执行。
向什么部门申请处理或申诉?
处理部门:若驾驶员开车玩手机被拍到,需前往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违章。一般来说,在县级及以上区域,对应的是交警大队的违法处理窗口;在一些城市的街道或乡镇,也可能由当地派出所的交通管理相关岗位协助处理部分业务。例如,在北京市,驾驶员可前往各区的交通支队执法站办理违章处理业务。这些执法站专门负责处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包括电子眼抓拍以及交警现场开具罚单的情况。在处理时,工作人员会对违章信息进行核实,确保处罚准确无误。
申诉部门:当驾驶员认为自己开车玩手机的处罚存在误判或有特殊情况时,可向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诉。若对电子眼抓拍的违章有异议,如认为抓拍地点有误、设备故障导致抓拍不准确等,可前往违法行为发生地的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申诉。例如,在广州市,可前往当地交警支队的违法处理大厅中的专门窗口进行申诉。部分地区设有专门的交通违法申诉处理窗口或平台,驾驶员也可通过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了解具体的申诉流程和地点,按指引进行申诉操作。此外,一些城市支持通过线上渠道提交申诉材料,如“交管12123”APP中的“违法处理撤销申请”选项,驾驶员填写申诉理由后,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审核处理。若是对交警现场开具的罚单有异议,例如认为处罚不合理等,可在规定时间内到作出处罚决定的交警大队进行申诉。
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和费用?
处理违章所需资料
身份证明材料:驾驶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用于证明个人身份信息。无论是现场处理还是线上处理,身份证信息都是核实驾驶员身份的关键。在现场办理时,工作人员会现场核验身份证原件;若通过线上平台处理,驾驶员需上传清晰的身份证照片或扫描件。
驾驶证材料:提供本人机动车驾驶证原件及复印件,以明确驾驶员的驾驶资格。驾驶证信息将与违章行为进行关联,确认违章主体的驾驶身份。在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查看驾驶证的有效期、准驾车型等信息,确保驾驶证合法有效。
车辆行驶证材料:携带车辆行驶证原件及复印件,用于证明车辆的合法行驶资格。行驶证上记录了车辆的基本信息,包括车辆品牌、型号、车架号等,同时也能确认车辆是否按时进行年检等。工作人员会通过行驶证信息核实车辆与违章记录的关联性。
申诉所需资料
申诉理由说明材料:驾驶员需要详细阐述申诉理由,可撰写书面申诉材料,清晰说明认为处罚有误的原因。例如,若因紧急情况查看导航导致被误判为开车玩手机,需在申诉材料中详细描述紧急情况的具体内容和查看导航的必要性。
相关证据材料:若有行车记录仪、车内监控等设备记录的视频资料,能清晰还原当时驾驶场景,证明自己没有开车玩手机或存在特殊情况,可一并提交。此外,若有证人证言,需提供证人的联系方式及书面证言,证人证言应如实描述所看到的情况。例如,同车乘客作为证人,可出具书面证明说明驾驶员当时并非在玩手机。
费用情况:处理开车玩手机违章本身,缴纳的费用主要是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当地规定在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不等。例如在上海,开车玩手机被抓现行或电子眼抓拍属实,罚款200元;在江苏,罚款50元。在申诉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额外的行政收费。但如果涉及到获取证据材料的费用,如拷贝行车记录仪视频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这属于个人获取证据的成本,并非申诉业务本身的收费。
有何法律依据和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该法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法律,其中第九十条规定了对违反道路通行规定的机动车驾驶人的一般处罚原则,即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这为处罚开车玩手机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提供了基本的罚款依据。同时,第一百一十四条明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可以对违法的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依法予以处罚。对能够确定驾驶人的,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这使得电子眼抓拍开车玩手机等违法行为并进行处罚具备了法律可行性,即使交警不在现场,只要有清晰准确的监控记录,就能对违法驾驶员进行惩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清晰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这一规定直接明确了开车玩手机属于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为交通管理部门认定此类违章提供了关键的行为判定标准。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拥堵路段,还是在高速公路上,只要驾驶员存在上述行为,都可依据此条款认定违法。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由公安部颁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一次记3分。这一记分规定与罚款等处罚措施相结合,共同构建了对开车玩手机行为的全面惩处体系,通过扣分的方式对驾驶员的驾驶资格进行约束,促使驾驶员更加重视驾驶安全,避免此类危险行为。
各地相关实施细则:各省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例如,《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七)项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驾车时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处以五十元罚款。这些地方细则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对罚款金额等具体处罚措施进行了细化,使交通管理部门在执法时有更明确的操作标准。
当前政策对开车玩手机治理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政策影响
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当前对开车玩手机严格处罚的政策,有效遏制了这一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频率。通过罚款和扣分的双重威慑,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更加自律,减少使用手机的行为,从而降低因分心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整体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例如,在一些城市加强对开车玩手机处罚力度后,因分心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明显下降。
强化公众安全驾驶意识:政策的广泛宣传和严格执行,使公众对开车玩手机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多的驾驶员意识到开车玩手机不仅违法,还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而在日常驾驶中自觉遵守规定,形成良好的安全驾驶习惯。例如,一些驾校在培训学员时,将开车玩手机的危害和相关处罚规定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讲解,从源头上强化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注意事项
遵守规定,安全驾驶: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开车玩手机行为。无论是查看微信消息、接听电话,还是刷短视频等,都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增加事故风险。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速较快,一旦因玩手机分散注意力,遇到突发情况将难以迅速做出反应。
及时处理违章:若不幸被拍到开车玩手机,驾驶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前往交通管理部门处理违章。一般来说,电子眼抓拍的违章,需在车辆年检前处理完毕;交警现场开具的罚单,通常有明确的缴纳罚款期限,如15日内。若逾期未处理,可能会产生滞纳金,且影响车辆年检等业务办理。例如,在一些地区,逾期未缴纳罚款,每日将按罚款金额的3%加收滞纳金。
合理申诉:若驾驶员认为处罚有误,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合法程序向相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诉。申诉时要准备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理由,确保申诉成功。例如,在因设备故障导致抓拍错误的情况下,可提供相关设备维修记录或其他能证明设备异常的材料。同时,要注意申诉流程和时间限制,避免错过申诉时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