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动两轮车产业,早已形成鲜明的地域格局,一方水土养一方车——江苏、天津、浙江三足鼎立,北京、广东各领风骚,其他省份则多以本地化品牌为主。
江苏无锡是无可争议的“电动车之乡”。这里拥有190家整车企业和450家配套厂,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行业龙头雅迪2023年销量高达1652万辆,占据全球市场近三分之一份额。同城的新日、金箭等品牌同样实力雄厚,无锡的产业底蕴源于摩托车制造转型,因此产品以全包裹电摩见长,兼顾耐用性与设计感。
天津则延续了“自行车之都”的血脉。凭借自行车制造积累的产业链优势,爱玛、小刀、小鸟等品牌在此崛起。其中爱玛成立于1999年,年销量稳居行业第二,主打高性价比的简易款车型,如经典的V型踏板车,价格亲民且维修便捷,成为城市通勤的首选。天津板块产量虽大,但产品定位更贴近大众代步需求。
浙江板块以技术差异化破局。金华的绿源作为行业上市元老,专注核心技术研发。台州的立马则凭借与比亚迪合作的“千里续航”车型出圈,凸显其动力性能优势。台州本就拥有摩托车产业基础,转型后主打高性能电摩,满足追求速度和长续航的用户群体。
北京和广东则代表了产业新势力。北京诞生了小牛、九号两大智能品牌,创始人李一男(华为前副总裁)和高禄峰以互联网思维切入,通过APP控制、锂电科技吸引年轻用户,尽管价格较高仍占据高端市场。广东的台铃年销量位列全国前三,深圳的产业链优势使其在续航技术上领先;本土品牌深远则因低价和改装潜力,成为外卖骑手中的“隐形冠军”。
其他地区也有特色品牌:上海的凤凰、永久承载老牌情怀但创新乏力。四川的倍特、玉骑铃深耕西南市场。山东的比德文则从低速电动车拓展至两轮领域。这些地方品牌虽难与头部抗衡,却以地域适应性赢得本土用户。
未来,电动两轮车产业谁会走的更好,走的更远,仍要看当地的土壤能否长出新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