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啧,这景象颇有些赛博朋克的味道。蔚来展台被人群“攻陷”,与其说是车展,倒不如说是科技顶流的朝圣地。一众欧美车厂的肱骨之臣,明察暗访,揣着手机,恨不得把NOMI的每一句俏皮话都录下来,这架势,说他们是“商业间谍”,也算贴切。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也莅临现场,这场面,是“华山论剑”还是“田忌赛马”,就耐人寻味了。
这熙熙攘攘,究竟是为哪般?
先说说这人潮涌动。搁以前,提起国产车,总觉得少了点“灵魂”。现在呢?洋人占比过半,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单看这数据,说明咱们的汽车工业,确实长出了“硬骨头”。但先别急着举杯庆祝,这人山人海里,有多少是真心实意,又有多少是“逐臭之夫”,还得仔细甄别。毕竟,流量当道,哪里热闹往哪儿凑,是人间真实。
再说说这“潜伏部队”。宝马、大众、凯迪拉克,哪个不是金字招牌?他们的高管纡尊降贵,跑到蔚来展台“蹲点”,这说明啥?说明人家终于把目光投向你了。以前咱们是“以土地换和平”,现在呢?他们得来“取经问道”了。这固然可喜,但也别妄自尊大。人家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缴械投降的。咱们的技术是进阶了,但鸿沟依然存在,正视差距,才能百尺竿头。
还有王传福。他驾临蔚来展台,这事儿就更有嚼头了。比亚迪如今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执牛耳者,他来“切磋琢磨”,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实则呢?同行是冤家,互通有无,短兵相接,才是生存法则。你说他是诚心想探究蔚来的技术,还是想窥探对手的虚实,谁又能参透呢?
蔚来缘何能揽获如此高的关注度?通稿里说,因为它已然登顶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高峰。自研芯片,智能底盘,900V高压平台,听着就让人心驰神往。但问题来了,这些技术真的像宣传的那般“傲视群雄”吗?恐怕还得三思而后行。毕竟,技术这玩意儿,瞬息万变,今日领先,明日可能就被后来者居上了。而且,技术领先,不等于市场称雄。能否将技术落地为产品,转化为销量,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那位德意志媒体人慨叹,“蔚来的技术让我们如芒在背,中国车企已然摆脱了追赶者的,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这话听着振奋人心,但也需保持清醒。制定规则,单凭技术还远远不够,还得有标准,有市场,有话语权。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跋涉。
当我们一味地将原因归结为“科技迭代”时,是否忽略了其他变量?比如政策扶持,比如市场生态,比如消费者的心头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馈赠,也是多种因素同频共振的结果。
聊到这儿,想起前几年甚嚣尘上的“换道超车”论。当时不少人认为,只要抓住新能源汽车这个风口,就能超越欧美老牌车企。现在看来,这话略显操之过急。换道超车,并非易事。你需要有迅猛的速度,精湛的技艺,以及破釜沉舟的勇气。稍有不慎,就会人仰马翻。
所以,上海车展蔚来展台的盛况空前,固然是中国汽车工业跃升的缩影,但更应将其视为一个警醒。提醒我们,要怀揣谦逊,孜孜不倦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前行。别被眼前的浮华遮蔽了双眼,别被他人的赞美冲昏了头脑。
归根结底,汽车工业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征途。谁能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