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一个品牌开发布会,最怕什么?是技术讲不明白,还是价格没竞争力?都不是。最怕的是,你正讲到动情处,台下观众却在刷另一个品牌的热搜。
这事儿就真发生了。2024年9月,乐道L90正式上市。蔚来副总裁沈斐站在台上,语气平静却字字带刺:“有些人暗搓搓请水军,自己不尴尬,我为什么要尴尬?”话音未落,现场一阵轻笑,而屏幕外的舆论场,已经炸了锅。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发布会。它更像是一次公开的“揭短”现场。表面上,乐道在推新车——一款定位家庭用户的中大型SUV,主打空间、续航和智能化。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场发布会真正的“对手戏”,是理想,是那个最近风头正劲的“奶爸车之王”。
而导火索,正是那支由岳云鹏代言的理想i8广告。广告里,小岳岳一家其乐融融,开着理想i8穿越城市与山野,温情脉脉。可就在广告上线前后,社交平台上突然涌出大量“自发”安利理想、贬低乐道的内容。时间点太巧,语气太统一,像极了有组织的水军行动。
沈斐没点名,但谁都听得出来他在说谁。有意思的是,他没有选择沉默,也没有发律师函,而是把这件事搬上了发布会的舞台。这不是失态,而是一种反击的策略:你搞暗的,我就给你摆到明面上来。
这背后,其实是新势力车企竞争进入“下半场”的真实写照。早期拼技术、拼融资,现在拼什么?拼舆论、拼情绪、拼谁能更“懂人心”。理想靠精准的家庭定位和“情绪价值”出圈,蔚来则用用户运营和品牌调性圈粉。而乐道,作为蔚来的子品牌,既要走量,又不能拉低调性,处境本就微妙。
可问题是,当一个品牌开始依赖“水军”来维持热度,它真的赢了吗?短期看,热搜上了,声量有了。但长期呢?用户越来越聪明,他们能分辨什么是真实推荐,什么是剧本表演。一旦信任崩塌,再想重建,难如登天。
反观沈斐这番话,看似失言,实则高明。他没有陷入“你骂我也骂”的泥潭,而是把“水军”这个潜规则摆上台面,反而显得坦荡。甚至有人说,这波舆论反噬,可能最后截胡的不是理想,而是乐道自己——毕竟,谁不喜欢一个敢说真话的品牌?
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在今天的汽车营销里,真实的声音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当每一条好评都可能是KPI,每一次转发都有报酬,消费者还能相信什么?我们是不是正在进入一个“全员演员”的时代?
更讽刺的是,理想一直以“真诚”自居,创始人李想多次强调“不说假话”。可当“真诚”成为人设,它会不会反而成了最好的伪装?而像沈斐这样直白的人,是不是反而显得“不够成熟”?
回到乐道L90本身。它的产品力其实不弱:90度电池包,CLTC续航超700公里,后排空间堪比MPV,还有蔚来的换电体系加持。但在今天的市场,光有产品不够,你还得会“讲故事”。理想讲的是家庭温情,蔚来讲的是用户社群,那乐道的故事是什么?是“揭穿谎言的勇者”吗?这听起来像个英雄电影,可消费者要的,终究是一辆好车。
这场发布会之后,有人夸沈斐“真性情”,也有人觉得他“格局小”。但或许,他只是说出了很多人心知肚明却不敢说的话。在这个人人都在精心运营人设的时代,一点“不完美”的真实,反而成了最稀缺的资源。
所以,到底是谁截胡了谁?是乐道截了理想的广告风头,还是理想用自己的方式,又一次成功制造了话题?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品牌之间的较量从产品延伸到舆论场,我们作为消费者,还能不能安静地,好好选一辆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