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CEO中国之行后心态崩了:你们管这叫制造业?

福特那位叫吉姆·法利的掌门人刚从中国回去。

他跟《每日电讯》聊天时完全换了套说辞。

这人提到个特别震撼的场面。

说的是中国汽车工厂那种玩法。

自动驾驶软件像批发似的往车里装。

成本愣是比欧美便宜了三分之一。

我猜他这回是真受刺激了。

中国制造业这帮人把竞争玩成了生存游戏。

他回来以后整个人都不在状态。

那种感觉就像突然发现游戏规则早就变了。

而自己还捧着旧版本说明书。

现在他得重新思考整个棋局。

毕竟现实从来不会照顾谁的情面。

福特CEO中国之行后心态崩了:你们管这叫制造业?-有驾
福特CEO中国之行后心态崩了:你们管这叫制造业?-有驾

西方高管在中国车间里集体破防了

一个澳大利亚矿场老板沿着八百米产线走完

流水线末端直接开出一辆完整卡车

全程只有机械臂在跳舞

连半个活人都看不见

这帮见惯世面的老外突然不会了

这事得用玄学来解释

他们以为我们还在人力密集型阶段打转

推门发现我们早把服务器改了

直接开启无人化飞升模式

英国能源公司那个格雷格·杰克逊说得实在

以前总听说中国靠廉价劳动力

现在才知道被忽悠了

他参观的熄灯工厂像恐怖片现场

黑暗里只有机器咔咔响

每天能吐百万台手机

这场景现在不算新闻了

长三角的机器人焊车身

精度超过外科医生

珠三角的AGV小车搬货

顶八个壮汉干活

十年前每万工人配15台机器人

现在这个数变成322

比德国还多

最让他们心态失衡的是我们不按套路出牌

别人炫耀激光雷达能识别九百米外的猫

我们直接把带冰箱沙发的铁壳子干到十五万

这不叫竞争

这叫陨石洗地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

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

这些玩意拼在一起

成了行业看不懂的究极缝合怪

福特CEO中国之行后心态崩了:你们管这叫制造业?-有驾
福特CEO中国之行后心态崩了:你们管这叫制造业?-有驾

西方高管们彻底懵了。

他们记忆里的中国制造还停留在那个靠人力堆砌的年代。

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科技树被点满的同时价格还崩盘了。

这就像你刚摆好拳架对手就架起了重机枪。

子弹还管够。

比赛直接失去意义。

福特CEO中国之行后心态崩了:你们管这叫制造业?-有驾

中国制造等于廉价劣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比亚迪和蔚来在欧洲市场卖得不错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很大份额

他们的专利数量比松下多出不少

大疆的无人机甚至美军都在使用

这种情况让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网络小说

主角开局就拥有特殊能力

现实似乎比小说还要不可思议

这些成就不是凭空出现的

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

研发支出连续多年保持增长

工程师数量相当庞大

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这意味着制造汽车所需的所有环节都能在国内完成

从采矿到芯片设计再到软件开发和最终组装

这种能力不是偶然的

它可以不断复制和扩展

西方媒体经常关注自动化工厂

他们谈论中国工厂没有工人

但他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

那个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卡车的工厂里

控制室里有二百多名工程师

这些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

他们不从事体力劳动

他们编写代码优化流程

用计算机控制大量机器设备

机器取代了重复性工作

人类转向更具创造性的任务

这不是机器取代人类

而是人类在控制机器

以前在深圳工厂组装螺旋桨需要熟练工人花费三十分钟

现在机器人五分钟就能完成

工厂没有减少员工

反而增加了五十名软件工程师

他们研究如何让无人机飞行更智能

这不仅仅是工程师数量优势

更像是一种系统性进步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很直接

十年前我们还在学习别人

现在特斯拉主动与比亚迪合作

我们成为了主要参与者

我们实现了几个看似矛盾的目标

同时具备高技术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创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

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比欧美短

政府企业和市场协调运作

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体系

当外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增加研发投入时

这是明智的选择

无法竞争就选择合作

现在出现了一些批评声音

谈论威胁和不公平竞争

历史上新技术总会带来变化

蒸汽机没有让所有马车夫失业

计算机没有让算盘完全消失

技术进步创造新机会

淘汰落后产能

未来十年当我们的工厂使用机器人制造更复杂产品时

世界会更加理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这不是偶然现象

而是必然结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