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蓝天白云”的标志,在中国市场这销量数据一出,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对吧?
2025年上半年,29.32万辆,同比下滑了14%——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
更夸张的是二季度,直接跌了19%,成了全球主要区域里跌幅最大的市场之一。
你说这日子,是不是比寒冬里没暖气,还刮着刺骨的北风,更让人难受?
“车机掉链子”,豪华品牌光环失色?
奔驰这几年在中国市场的日子,用“跌宕起伏”来形容都显得过于温和了。
2024年全年,71.4万辆的成绩,比前一年少了7%,这趋势到了2025年,压根没刹住。
更扎心的是纯电车型,2024年才卖了18.5万辆,同比骤降23%,妥妥的重灾区。
那叫一个惨烈!
你是不是也听说了?
2025年6月,国内好几个地方的奔驰车主都在网上吐槽,说车载导航、CarPlay、甚至是语音控制,全都瘫痪了。
有的车机好几天都修不好,这叫什么事儿?
花了大价钱买的豪华车,连个最基础的车机功能都搞不定,换谁谁不闹心?
这一下子,奔驰的智能化短板就彻底暴露了,好比一个平时衣着光鲜的人,突然露出了破洞的袜子。
本来,奔驰是想靠着“传统豪华品牌”的招牌,继续在中国市场“稳坐钓鱼台”。
可现实呢?
中国本土车企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小白”了,在智能化、电动化这两条赛道上,人家跑得那叫一个“风驰电掣”!
之前看数据,中国自主品牌在豪华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从以前那不足5%,一路飙升到了差不多30%。
这可不是说奔驰不行了,而是人家进步的速度,已经把奔驰远远甩在了身后。
“AI竞赛”的残酷现实:奔驰的“补课”之路
笔者在接触大量车企的调研报告时,发现一个更扎心的数字:94%的中国车企都会在新车上用AI解决方案,而德国、奥地利、瑞士那边,也就20%的车企这么做。
这差距,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对吧?
面对这样的局面,奔驰也坐不住了,只能无奈地找帮手。
其实,这合作的苗头早有显现。
早在2023年,字节的“火山车娱”就已经悄悄地进入了奔驰的座舱;2024年,奔驰中国又和火山引擎搭了伙。
到了2025年,双方干脆升级成了深度合作,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数字化研发,这些核心领域全包括在内。
说白了,奔驰就是想从字节这儿,借点“智能基因”,给自己这辆“老牌豪车”补补课,填填技术上的坑。
这次合作里,最受关注的,那绝对是全新纯电CLA要装上字节的“豆包”大模型了。
这款车预售价25.8万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冲着特斯拉Model 3来的,想在中端市场分一杯羹。
老实讲,“豆包”这名字,听着像那种街边儿的零食,一开始我真有点怀疑,它能帮奔驰多少忙?
“豆包”上车,能救场吗?
后来深入了解了才知道,这豆包还真有点东西。
以前奔驰车主用语音控制,那叫一个“严谨”,得说标准普通话,指令还得精确,稍微含糊点,车机就跟你“鸡同鸭讲”。
现在有了豆包,说话随意多了,就算你带着点家乡的口音,车机也能明白。
而且,豆包不只是管你说啥,它还能参与到智能驾驶的场景里,再加上火山引擎的云计算和数据平台,整体的智能体验,那绝对是能提升一大截。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软件定义汽车”这个概念了。
现在的车,早就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了,它更像是一个智能节点,能收集数据,运行AI算法,还能跟城市、跟家里的各种智能生态连接起来。
奔驰自己也有MB.OS智能车机系统,可直到2024年的CES展,才说要把大语言模型融进去,这速度,比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真的慢了不少。
正如“欲速则不达”,奔驰在这方面的迟疑,让它错失了不少先机。
字节这边也不是第一次跟汽车圈打交道了。
2020年就开始招募车联网相关的人才,后来推出的火山车娱,最先装在了吉利、领克的车上。
现在呢,除了奔驰,特斯拉新款Model Y也用了豆包,广汽、上汽这些车企,也跟字节有各种形式的合作。
说实话,字节的优势很明显:既有抖音、汽水音乐这些内容生态,能满足开车时的娱乐需求;又有云计算和大模型能力,这些都是现在车企急需的。
品牌形象的“老气”与用户的“流失”
但问题也摆在这儿呢。
奔驰现在在年轻用户眼里,品牌形象有点“老气”,不够科技感。
麦肯锡有个调研说,很多传统跨国高端品牌的车主,都流向了中国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就算豆包能改善车机体验,想把这些流失的用户重新拉回来,怕是没那么容易。
毕竟,用户的心,一旦凉了,再热起来可就难了。
而且,现在国内车企都在拼AI,蔚来、小鹏早就有成熟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比亚迪还跟阿里云合作搞跨端交互。
奔驰现在才开始补AI这门课,最多算是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正如“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补牢的动作,得快!
“救命尝试”下的未来隐忧
说到底,奔驰和字节的合作,更像是一次“生死时速”的尝试。
销量跌得这么厉害,智能化又跟不上,不找帮手不行。
但想真正翻身,光靠一个“豆包”还不够。
奔驰得加快自己的研发速度,真正深入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不然就算这次靠合作缓过来了,下次还得面临新的挑战。
正如古语所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奔驰在汽车智能化的这场全局战役中,才刚刚站回起跑线。
后面要跑的路,还长着呢。
笔者认为,品牌能否持续赢得市场,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创新,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这不仅是对奔驰的考验,更是对所有传统车企的警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