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真是看完这新闻心里堵得慌。李斌宣布蔚来自研了个“全球首款5纳米车规级神矶芯片”啊,能不祝贺吗?中国车企终于快追上安卓芯片那条路了。可是你细想想,问题就来了。这是中国第一款,当然得祝贺,但又能爆出这种新闻,难怪大家都甜蜜蜜地喊“创新突破”。但是,5纳米工艺的芯片出来,谁来生产?国内没有企业具备这么先进的制造能力。最强的台积电,也要看你是不是能和他们签协议。
还记得华为的麒麟芯片吗?不管怎么说,国内设计实力没人能否认,但代工就很尴尬了。曾经我查资料,华为自己宣布停产,走向“自主可控”,实际上还是得依赖台积电,那些大厂的代工能力,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端芯片的生产线。换句话说,如果以后美帝搞限制,直接不给你代工,车规级芯片也好,军用芯片也罢,你让国产芯片厂商自己造?梦想吧。
有人说,国内设计公司多狠的,自己做光刻机都快成了,这还差什么?你了解过没有?我看过华为投入光刻机研发的进展,真正能量还远没有达到“自己造”的水平。就算是真的做出来了,产能、良率都要折腾几年,别说满足汽车级别的量产需求。每次看到说“自主可控”、“国产芯片就行了”的新闻,你是不是也觉得悬?要真能靠忽悠和资金堆出来,那早就是华为独霸全场了。
我觉得李斌的算盘,也就是再拼一下,找个资本帮自己“忽悠”个中东财团,真能投?资本可是理性动物,不会因为一两个高大上的“创新”就掏钱。资本看的是回报率和风险。你大搞宣传、玩模糊,那点资金能搞出真正搅动行业的产品?别天真得太早了。国内很多设计公司都能做芯片版图、封装,制造环节才是真难,因为这个必须投入巨额资金建厂、引进先进设备,很多企业一辈子都没能力突破。
你还记得去年英伟达那事吗?芯片技术被封锁,英伟达都不敢保证下一秒还能用什么制造线。光刻机、封装、测试,这些环节都很关键。你要自己搞,别说5纳米,甚至10纳米都难。有人会说,国内也在搞量产,真有这个能力?我告诉你,就算华为、紫光、长江存储那些公司,想自己搞晶圆厂、光刻机,很多都还在实验、试产阶段,和最先进的台积电、三星差距还很大。这不光是技术堆出来的,更要时间、资金、政策的支持。
而且,资本家投钱,讲究的是回报和稳妥。你要是告诉他“我这个芯片能突破制约,打破卡脖子”,他第一反应是“好像很酷,但赚不赚钱?存不存在被封杀的风险?”这才是关键所在。你再怎么吹牛逼,说到底还是赌未来。
我真想问一句:靠忽悠中东财团能实现梦想吗?他们投资看的是利益链,看的是回报周期。就算蔚来再怎么“自主创新”,自己买设备、自己建工厂,必须得有足够的客户、订单和维护供应链,否则就是空谈。你觉得喝点洋奶粉、搞点标榜自主,真能抵御世界产业链的压力?我看未必。
反正我觉得,别被这股子“国产芯片崛起”的热潮带偏了。其实核心技术的突破,绝对不是喊喊口号、授个奖、喊个“创新”就能搞定的。企业要大量投入,行业要几年的沉淀。这个世界没有捷径。
我这边看得清清楚楚,国内设计公司多厉害,但从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到量产线,要的是稳扎稳打,而不是靠“未来可期”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你说,李斌那段“神矶芯片”盛大的发布,背后是不是另有一番盘算?不要天真觉得,这个芯片出来就能解决所有的“卡脖子”问题。真要到那时,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用上,才是真问题。
最后我特别想问:到头来,这场“自主创新”的大戏,是不是又多了一幕“忽悠资本”的戏码?资本放个屁,别人就各种分析。其实装模作样,不如实打实干的更靠谱。可惜,现实总教人别太天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