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奇瑞风云T8这车,最近刚刷了几张它的新图,感觉它外观改动挺明显的,但说实话,我心里也有点嘀咕。车头没啥太大变化,还是那套八边形封闭式中网,但尾部灯组算是重头戏,换了新造型,还有FULWIN英文标识被搬上去了,牌照位置也换到尾门中央,这些细节算不算提升,这就不好说了。
就在上个月,我和一个做4S店销售的哥们聊起这车,他半开玩笑说:这尾灯设计,咱们客户看完差不多都是皱眉头,改得也不见得更好看,国产车改款最尴尬的就是这个——动不动就换脸,结果越改越迷。这个感受挺真实,我猜厂家大概是想用新设计撑撑销量,毕竟8月销量才1457辆(估算,样本有限),表现只能说不温不火。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奇瑞风云T8新款从尺寸上看,车长缩短了25毫米,其他参数没变,轴距还是2710毫米。相比之下,比亚迪宋Pro DM和吉利银河L7几乎在同一价位区间,但具体体验差别还真不少。宋Pro DM的插电混动续航据说能达到130公里(官方数据,测试工况没详述),而奇瑞风云T8官方说新版本纯电续航是100公里(体感靠谱度不高),算是拉近了差距。
说到动力,风云T8这回搭载的是1.5T插混系统,发动机功率115千瓦,跟之前差不多,但电池用了19.5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这电池我自己感觉就像一袋米,虽然容量没高到离谱,但安全稳定,成本控制上更友好。为什么不装更大电池呢?估计成本和供应链限制吧。也许奇瑞对供应链的掌控还得再练练手,这像是家更多做自己菜的饭馆,想做大菜单,但锅和火力有限。
按理说现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出现插混搭配改款不是新鲜事,老款改装个脸加电池继续卖是常见把戏。但我对这套油改电+换脸的套路有点嫌麻烦,客户还得反复适应新设计,厂家却不见大刀阔斧的产品力提升就有点拿人当傻子了。
其实前面说它尾灯设计不咋地,也有点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感觉。后来想想,消费者喜好本来就五花八门,倒不如说这更像是厂家的安全导航杆,一次不成功的试探,后头还得看市场反馈调整策略。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新款的内饰到底有没有大变动呢?官方这次没放料,现款用的是怀挡设计和悬浮中控屏,挺符合家家车的审美和使用惯。是不是会跟上时下更智能的潮流?这倒是个疑问。
再说个我心算的小活儿:假设你买个奇瑞风云T8的插混版,电耗成本相比纯油车下降了30%左右(这纯属我自己估的,算是体感),以每天跑50公里计算,基本能省不少油钱。但别忘了电池耐久性和后续维护成本也在计算范围,这一点很多车主都不太愿意掏心掏肺讨论。
对比吉利银河L7,后者定位更年轻,配置上花样多点,比如主动安全辅助装备和更沉浸式的车载系统。奇瑞这边也增加了辅助驾驶配置的传闻(我是没细想过,信息不确认),算是在追赶节奏。
中午和修理行的朋友吃饭,他半开玩笑说:奇瑞这车啊,换脸换配置挺勤快,就是供应链紧张,配件偶尔还是得等半天。这把我带到了另一个话题——研发和供应链不是全国厂商都跑得了快,但又得保证成本和良率。想象做饭,菜做好了但火候不够均匀,成本又受限,那最后端上的味道难免打折扣。好像风云T8也卡在这里。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几乎每年改款但不求甚解的惯,倒像是厂家不敢冒险做大改的钻戒,表面风光里藏着不敢触碰的真实。
说到这里,我自嘲一句,弄明白这些车其实挺累的——产品热线打过几次,听销售说话,朋友修车吐槽,信息不对称还得自己拼,真是又爱又恨。
换个话题,奇瑞近几年是不是更倾向于快速迭代而非厚积薄发?这个策略到底能不能撑住市场风口,很难说。
这段先按下不表,后面多关注了点销量在8月,看着1457辆的成绩排位,心里总是觉得还行,但不够出彩。
奇瑞风云T8到底能不能成为插混紧凑SUV里的黑马,似乎还得看它到底会不会在供应链和用户体验上来个实质性提升。改脸和配套啥时候能跟上,是不是还得问问那些扎根一线的修理师傅和销售,真正触摸到的市场反应到底咋样?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车标往外一搬,牌照往中间一挪,卖得会更好?还是说,实际日常开下来,那个换挡的手感和坐姿,才是让人愿意回店买单的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