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本月复产,新股东投10亿,先还供应商欠款

最近,中国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事。

那个已经沉寂了快两年,几乎被大家认为已经彻底“凉凉”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突然间又有了新动静。

就在九月初,威马汽车那个许久不更新的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份文件,叫做《致供应商白皮书》。

威马汽车本月复产,新股东投10亿,先还供应商欠款-有驾

这一下,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这份文件说白了,就是要告诉所有和威马有生意往来、被欠了钱的供应商们:我们威马要回来了,有新老板接盘了,工厂准备重新开工,之前欠的钱也会有个说法。

这件事听起来挺振奋人心,毕竟威马也曾是国内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里的明星企业,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

但如今时过境迁,它真的能像说的那样顺利“复活”吗?

这背后有太多值得我们普通人去了解和琢磨的地方。

首先,我们得看看这个新来的“老板”是谁。

根据白皮书里的说法,一家叫做“深圳翔飞”的公司,现在成了威马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接管了威马最重要的几家公司,包括在温州的生产基地。

这就好比一个陷入困境的企业,找到了一个新的投资方来输血救命。

但是,这个“深圳翔飞”到底是什么来头,有没有这个实力来救活威马呢?

有心人去查了一下,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线索。

这家公司在公开信息里留下的联系电话和邮箱,竟然和另一家大名鼎鼎的企业——宝能汽车集团,是完全一样的。

说到宝能,很多人可能还有印象,它在资本市场上曾经非常活跃,但近几年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难和债务问题,甚至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

这就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了。

一个自己还深陷泥潭的公司,现在却要出面去拯救另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这逻辑上就让人有点看不懂。

大家心里不免会打个问号:宝能(或者说它控制的翔飞公司)是真的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来盘活威马,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更复杂的资本运作打算?

毕竟,重新启动一个停产近两年的汽车工厂,需要投入的资金是海量的,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威马汽车本月复产,新股东投10亿,先还供应商欠款-有驾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威马画出的这张“复活蓝图”具体是什么样的。

根据白皮书的规划,新东家翔飞公司准备先期投资10亿元,用来恢复温州工厂的生产,升级设备,并重新梳理供应链。

对于欠款问题,他们也提出了解决方案:欠款金额在15万元以下的供应商,将在重整计划被法院批准后的6个月内全部还清;而超过15万元的部分,则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偿还。

这个方案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先安抚住数量众多的小供应商,让他们恢复信心,这对恢复生产至关重要。

更宏伟的是他们制定的一个分三步走的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步,从2025年到2026年,目标是明年9月份就恢复生产威马以前的两款老车型,EX5和E.5,年产销量要达到1万到2万辆。

第二步,到2027至2028年,年销量目标直接跃升到25万到40万辆,并且还要准备上市。

第三步,到2029至2030年,更是提出了年产量100万辆,年收入1200亿元的惊人目标。

这个100万辆的目标是什么概念呢?

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头羊比亚迪,也是经过了多年的奋斗和积累,才达到了几百万辆的年销量。

一个刚刚从停摆状态中恢复过来的品牌,上来就定下这么一个宏大的目标,确实让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它的可实现性到底有多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威马倒下时的那个样子了。

这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肉搏战”阶段。

当年威马还在牌桌上的时候,主要的对手还是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同期的“新势力”。

而现在,市场格局已经天翻地覆。

比亚迪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几乎成了难以撼动的巨无霸,它的价格战让所有对手都感到巨大压力。

蔚来、小鹏、理想也已经各自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忠实用户。

威马汽车本月复产,新股东投10亿,先还供应商欠款-有驾

更可怕的是,像华为、小米这样的科技巨头也跨界杀了进来,它们带着雄厚的资金、顶尖的技术和巨大的品牌流量,正在重新定义汽车产品。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威马计划靠着几年前的老车型EX5和E.5来重新打天下,难度可想而知。

这两款车在当年的确有不错的竞争力,但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两年时间足以让一款产品从主流变为落后。

无论是外观设计、智能座舱的体验,还是电池续航和自动驾驶技术,如今消费者的要求都比两年前高得多。

威马的老产品在市场上还能有多少吸引力,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此外,威马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也遭受了重创。

工厂停摆、售后停滞,让很多已经购买了威马汽车的老车主苦不堪言,他们的车联网功能无法使用,车辆维修保养也成了大问题。

这些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想要重新建立起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远比重启生产线要困难得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威马复活的可能性。

这次的白皮书里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那就是获得了温州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文件里明确写道,政府将在政策、融资、信用评级恢复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对于一个重资产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尤其是在中国,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无异于获得了一条宝贵的生命线。

这或许是威马目前能讲出的最实在、最有力的故事。

有了政府的背书,威马在寻求银行贷款、协调供应链资源等方面,可能会顺利一些。

总的来看,威马汽车的这次“回归”,更像是一场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豪赌。

它面对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新东家自身的实力存疑,复产计划过于宏大,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环境极其恶劣,品牌信誉亟待修复。

而它手中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温州工厂的现有资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最终能否成功,关键要看新投资方的后续资金能否持续、足额地投入,政府的支持力度能有多大,以及新威马团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来适应这个已经变化了的市场。

这条“复活”之路,注定坎坷不平,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克服的困难,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