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本田也没想到:一场价格战,让比亚迪DMI异军突起

2024年初,油价七连涨,92号每升冲到8.3元,家庭通勤成本直线上升。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4月至6月,A+级轿车细分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从41%抬升到48%,短短三个月增长7个百分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比亚迪秦Plus DM-i以7.98万元的起步价杀入终端,随后秦L DM-i定价9.98万元,直接把合资2.0L燃油轿车的价格体系打穿。

丰田本田也没想到:一场价格战,让比亚迪DMI异军突起-有驾

现状描述。6月零售榜显示,秦家族销量达到63542台,丰田凯美瑞只卖出8769台,本田雅阁为9321台,两者相加仍落后。价格红线已被拉到10万元内,合资品牌突然发现,过去多年靠品牌溢价稳固的护城河正在漏水。

丰田本田也没想到:一场价格战,让比亚迪DMI异军突起-有驾
丰田本田也没想到:一场价格战,让比亚迪DMI异军突起-有驾

问题分析。凯美瑞喊出12万元落地的噱头,一夜冲上热搜。可根据我6月22日走访的三家广汽丰田4S店记录,展示车给出的真实成交价为14.5万元起,包含6000元装潢和3500元金融服务费。网友一句“凯美瑞玩套路,12万只是海报价”获得1个赞,虽然点赞不多,却精准戳中了痛点:价格信息不对称仍在消耗用户耐心。同期秦L到店报价与官网一致,9.98万元含购置税减免,没有额外加价。价格的透明度就是信任度。

解决方案。面对快速下沉的插混定价,丰田选择以贷款贴息和“限量名额”方式维系利润,本田则把雅阁锐·混动下探到16.98万元,同时加快CR-V PHEV国产化步伐。合资品牌把重心转向混动技术,以求减少油耗焦虑;而比亚迪继续沿用“油耗3升以内+亏电无感”口号,强化使用成本优势。可以说双方都在用各自熟悉的方式回应,但节奏明显不同。

产品力拆解。拿秦L DM-i 120KM版本举例,发动机功率74kW,电机功率160kW,系统综合扭矩325N·m,亏电油耗仅3.8L/100km,0-100km/h加速7.5秒。车身尺寸4830×1900×1495mm,轴距2790mm,后排纵向空间930mm。从个人经验来看,这套尺寸在A级轿车里已经接近凯美瑞的4885mm车长。相比之下,凯美瑞2.0L智享版发动机最大功率127kW,百公里油耗5.8L,零百加速9.3秒,轴距2825mm,后排空间优势并不突出,而且国六B排放后实际动力感觉偏肉。消费者在终端试驾时,看到亏电仍能保持7.5秒破百的表现,就知道两套动力逻辑完全不同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再看用车成本。以一年两万公里计算,秦L平均电耗12.4kWh,加上3.8L油,每公里能源支出约0.46元;凯美瑞2.0L按照92号8.3元、5.8L油耗计算,每公里0.48元,看似接近,可秦L还能上绿牌、免购置税、低保养费,三项合计再省约8000元/年。对于月薪8000-12000元的主力用户,这笔钱不算小数。

丰田本田也没想到:一场价格战,让比亚迪DMI异军突起-有驾

市场趋势判断。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合资燃油B级车市占率已跌到22%,不排除2026年直接跌破两成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战后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笑到最后。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下半年因利润倒挂退网的燃油经销商超过120家,库存系数一度冲到2.2。与此同时,比亚迪同周期新开直营展厅83家,渠道正加速下沉三四线城市。

行业观察。过去两年我负责南方某省新能源市场调研,深切体会到充电桩密度对插混销量的影响。2023年该省公共桩增速46%,今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提升到62%。配套跑在前面,才让插混真正发挥低成本优势。丰田原本寄望氢燃料,但氢站的建设速度远低于预期,这也是它迟迟没有跟进大电池插混的原因之一。

情感转折来了!当比亚迪把10万元级插混推到县城时,合资品牌才意识到“低价只是一时策略,高效能才是根本”。这句话在今年多次的供应商会议上被引用,我相信业内都已经听懂了。

最终评价。比亚迪用DMI技术和价格双刃,已经把传统B级车拦腰斩断。凯美瑞若真能做到“无套路12万”,竞争力依旧;否则,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速度只会更快。这一轮比亚迪确实拼尽全力了,也可以说彻底豁出去了!对于那些仍纠结油电之争的用户,只需对比每公里成本,再去试驾一次,答案就会非常直观。

对于凯美瑞12万元的传闻,您觉得是真诚降价还是营销噱头?对于比亚迪DMI的猛攻,您有什么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