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销量骤降四成、旅游团大幅取消……中日关系紧张,这些行业首当其冲

日系车销量骤降四成、旅游团大幅取消……中日关系紧张,这些行业首当其冲

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日系品牌在华销量同比下滑42%,而中国各大旅行社日本团队游退订率已超六成。

中日关系的紧张态势正迅速转化为经济层面的直接影响。随着两国政治关系趋冷,日系汽车、旅游服务、零售消费等行业首当其冲,面临严峻挑战。

日系车销量骤降四成、旅游团大幅取消……中日关系紧张,这些行业首当其冲-有驾

01 汽车行业:销量断崖式下跌,日系品牌遭遇寒冬

销量下滑幅度惊人。丰田10月在华销量同比下跌38%,本田下滑41%,日产更是大幅下降45%。这一下滑趋势始于2025年8月,随后三个月内持续恶化。

市场份额急剧萎缩。日系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从2021年的21.6%(463.9万辆)骤降至2024年的15.8%(332.5万辆)。三年间销量减少131.4万辆,这一趋势在2025年进一步加速。

历史教训值得警醒。2017年“萨德事件”后,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从年销百万辆跌至不足20万辆,市场份额从6% 跌至不足1%,彻底边缘化。日系车面临类似风险。

产业链受到波及。日本汽车零部件对华出口也呈现下滑趋势。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减少5.7%,进一步证实了汽车产业链的整体困境。

日系车销量骤降四成、旅游团大幅取消……中日关系紧张,这些行业首当其冲-有驾

02 旅游业:团队游退订超六成,相关股价暴跌

中国文旅部发布日本旅游提醒后,旅游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多家旅行社表示,日本团队游退订率已超过60%,相关行业股价应声下跌。

旅行社大规模取消团队游。北京、上海等多地旅行社已暂停11月出发的所有日本旅游团。辽宁一家主营出境游的旅行社证实,原定11月出发的日本团队游已“全部取消”。上海某旅行社内部人士透露:“我们门店的整团也取消了”,退订情况普遍。

航空业迅速响应。国航、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已推出日本航线客票特殊处理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客票免费退改。这进一步降低了游客取消行程的成本,加速了退订决策。

日本旅游股集体暴跌。11月17日,日本航空和全日本航空股价跌幅均超3%;三越伊势丹股价暴跌11%;资生堂下跌9%;高岛屋跌;东方乐园跌5%。这反映了市场对日本旅游业前景的悲观预期。

消费连锁反应显著。中国游客是日本旅游市场的“高价值”客源,占日本旅游总消费的20%,人均消费约27万日元,远超外国游客平均水平。中国游客减少将直接影响日本零售、餐饮、酒店等多个行业。

03 历史对照:政治紧张对经贸影响的规律

历史经验表明,中日政治关系紧张对经贸往来会产生显著且持续的负面影响。

2023年核污水排海事件后,中国从日本进口食品量在三个月内下降78.6%。消费者的抵制情绪从食品领域蔓延至其他日货,日系品牌整体形象受损。

“政冷经冷”新常态。中日关系过去40年曾呈现“政冷经热”的特点,但当前局势可能正在转变为“政冷经冷”。中国商务部官网曾指出,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替代效应加速。在日系车销量下滑的同时,德系、美系和国产品牌正加速抢占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德国品牌在华销量增长12.7%,美国品牌增长14.7%,与日系车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04 波及行业:从核心领域到衍生影响

中日关系紧张产生的经济影响正从核心领域向相关产业扩散。

高端制造业面临压力。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精密仪器等领域具有优势,但中日关系紧张可能影响这些领域的合作。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可能受到影响,而中国正加速这些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

零售消费行业受冲击。资生堂、优衣库等日系品牌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吸引力可能因民族情绪而下降。2025年1-3月,日系家电品牌在华销量下降56.7%,显示抵制情绪正从汽车向消费品扩散。

投资合作不确定性增加。日本对华投资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同时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显示,37.6% 的日本企业考虑在未来两年内撤出或大幅缩减中国市场业务。

就业市场受影响。日资企业在中国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近1000万人。若日企大规模缩减业务,可能对就业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日系车销量骤降四成、旅游团大幅取消……中日关系紧张,这些行业首当其冲-有驾

05 与以往差异:当前局势的新特点

与以往的中日摩擦相比,本轮紧张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中国消费者选择更多元。2025年,中国国产汽车品牌质量显著提升,电动车技术日趋成熟,消费者在抵制日货时有更多替代选择。这与2012年时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经济韧性更强。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对日经贸关系波动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相对可控。中日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而日本对华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 以上,相互依存度并不对称。

日本经济脆弱性增加。日本经济增速已从2012年的2.2% 可能降至1.5% 甚至零增长。日本核电使用比例下降导致能源进口增加,贸易逆差问题严重,承受贸易摩擦的能力较十年前有所下降。

区域合作复杂性提高。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更加明显。美国可能利用中日矛盾推进自身战略目标,如强化美日同盟、向日本施压要求其配合对华限制等。

06 未来走向:短期难解,长期重构

中日经贸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多重因素,但短期难现明显好转。

短期难有实质性改善。中日关系紧张态势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相关行业需做好中长期准备。日本领导层的对华政策基调短期内难以根本调整,而中国民众的对日情感也需要时间平复。

供应链重构加速。即使政治关系未来改善,此次紧张局势也将加速供应链重构进程。日本可能推动产业链多元化,减少对华依赖;中国也将继续推进关键技术领域的国产替代。

合作模式需创新。中日两国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老龄化社会解决方案等新兴领域仍有合作空间,但合作模式需要创新,可能需要在商签自贸协定、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探索新路径。

风险管控至关重要。中日双方需建立更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防止政治摩擦全面冲击经贸合作。两国商务部门可考虑建立对话渠道,确保经贸问题不被“政治化”。

日系车销量骤降四成、旅游团大幅取消……中日关系紧张,这些行业首当其冲-有驾

中日关系紧张对经济的冲击已明确显现,日系车销量下滑和旅游团大幅取消只是最直观的表现。随着形势发展,更多行业可能受到影响

本文数据综合自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本观光厅及多家媒体报道,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