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流行一句话:降价十万还能保证原装品质?听上去像是馅饼砸头,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句话戳破了这层虚假繁荣——“降10万还能保证质量?绝对是瞎扯!”真相就像冬天的裤子,捂得再紧,终究还是会漏风。如今车市红海,价格战打到丧心病狂,同行们挥舞着“骨折价”招牌哄抢流量,仿佛愚人节提前到了。但魏建军冷静一针见血:“降价十万,要么压榨供应商,要么偷工减料。想两全其美?做梦!”
首先,该给吃瓜群众敲个警钟。市场上一辆原价23万的车,分分钟砍到13万,馅饼砸得热乎乎。热潮之下,消费者忙着“抄底”,却很少有人问:那失踪的十万到底是谁买单?答案令人牙疼——供应链的血和泪。主机厂逼供应商降价30%,货款不是往后拖几个月,就是塞张半年才兑的票据。供应商被榨干最后一滴油水,能怎么办?节省每一颗螺丝,每一滴油漆,甚至连原本该有的防腐工艺都省了。车主开回家的“幸福座驾”,细扒起来,发动机下方少几个传感器、车漆只有“原配”一半薄,连门板的吸音棉都缩水了。
更魔幻的江湖风景是“零公里二手车”盛行。主机厂急冲销量,把新车挂第三方名,摇身一变成“二手车”。市场上三四千家0公里二手车商遍地开花,消费者以为省了大钱,最终收获的,是一台“身份造假”赶着换手掩饰猫腻的车。谁才是这场大戏最后的冤大头?心里有数。
摆事实,讲道理:如今车企利润率已经“腰斩”,从2017年的7.8%,一泻千里到2025年一季度只剩3.9%。白菜都比它厚实。利润消失殆尽,质量防线自然首当其冲。残值直接反映信心:同样是汽车,中国品牌在泰国二手市场只剩28%残值,日系却能撑到52%。消费者用脚投票,不为别的,只为买个安心。售后更是随时暴雷,新势力“一夜倒闭”,车主成了裸泳的人,换颗电池得自掏腰包,二手价格直降为零;有车企为省小钱,将安全部件统统“平民化”——铝合金悬架换铁件,底盘防锈工艺省掉三道,三年开下来车身锈穿,投诉量蹭蹭往上冲。这才是“骨折价”背后的真骨折。
放下刀叉,看看魏建军的倔强。哈弗H6混动版成本上涨3.5万,偏偏死不降价。对利润咬牙让步,对安全坚决不动:“钱可以少赚,底线不能碰!”史上最“轴”车企上线。碰撞假人的单价抬到千万元,总共投了1个亿用于碰撞测试。2024年,长城研发投入104亿,连续三年研发砸破百亿,车身73%用高强度钢,是行业均值二十个百分点的两倍。用户调侃:“进长城,像穿防弹衣。”可惜年轻人嫌“老干部”,“踏实”变成了不潮的标签。
可别小看“轴”。数据不会说谎:哈弗H6拿下主流SUV质量评分榜首,坦克500在国际碰撞测试中五星通关。魏建军的铁律——“车是保命的,不是快消品。”让人笑得出来,笑不出来的,是哪些总把安全扔进“成本池”的同行。
各位,这骨感的现实终于等来了监管重拳。国家明令整治“内卷式竞争”,发改委公开发话:“低于成本价倾销、制假售假必须根治!”政策一到,理想、问界等悄然收紧优惠,宝马5系骨折价已经成历史。大局虽定,消费者纠结还在——买个便宜车,省下的是钱,丢掉的可能是安心。汽修老师傅都忍不住吐槽:“买降价十万的车,将来修起来,多花十五万都不带眨眼!”
结尾不必太重,点醒装睡人就好。魏建军“降10万=减配”的实话,或许招人不待见,却好过被市场的耳光打得脸肿。毕竟,没利的品质,终究是空中楼阁。降价送走的不是“智商税”,而是安全、信任,还有一整个行业的尊严。等热闹散去,车市那张“遮羞布”,终将被现实撕了个粉碎,到那时,留下的才是真价值。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