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德国的大众汽车,好像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给他们家马上要推出的一款纯电动小车改了个新名字。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却挺值得咱们聊一聊。
这台原本在概念阶段被叫做ID.2的小车,现在官方正式给它定了个名字,叫ID.POLO。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变化,一下子让很多开过大众车,尤其是开过Polo的老车主们感觉特别亲切,好像一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换了身新潮的行头又回来了。
咱们得先说说,大众之前给电动车起名字的方式,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们搞了一个“ID.”系列,后面跟着数字,比如ID.3、ID.4、ID.6。
这种叫法,听起来是挺有科技感的,像是某种产品序列号,工工整整。
但问题也出在这,它太冷静、太理性了,缺少了点人情味儿。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些数字组合很难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很多人分不清ID.3和ID.4到底谁大谁小,有什么区别。
更重要的是,这种命名方式完全割裂了大众汽车几十年来在中国市场积累下来的品牌感情。
你想想,高尔夫、捷达、桑塔纳、帕萨特、Polo,这些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们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代人的记忆,是很多人家庭的第一辆车,承载着奋斗和温馨的故事。
大众放着这些价值千金的老招牌不用,非要去创造一套全新的、冷冰冰的数字代号,这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是有点“想不开”。
现在,大众终于把Polo这个名字重新请了回来,用在了自家的纯电小车上。
这一招可以说非常高明。
Polo这个名字在中国市场耕耘了快二十年,提到它,大家想到的就是“精品小车”、“皮实耐用”、“德系品质”,它有着非常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良好的口碑。
现在,纯电动的ID.POLO一出来,等于直接继承了这笔宝贵的品牌财富。
对于那些当年开着Polo,现在考虑换一辆电动车的消费者来说,心理上的接受门槛一下子就降到了最低。
他们会觉得,这还是我熟悉的那个Polo,只不过它现在不烧油,改用电了。
这种情感上的延续,是你花多少钱打广告都换不来的。
而且有消息说,大众尝到甜头后,未来可能会把“ID.”这个前缀都拿掉,直接推出纯电版的高尔夫、纯电版的帕萨特。
如果真是这样,那大众的电动车家族,一下子就变得有血有肉,有故事有传承了。
说完了名字,咱们再来看看这辆ID.POLO本身到底怎么样。
从公布的图片来看,它的样子基本上和之前的概念车没太大区别。
车头是现在电动车流行的封闭式设计,没有了以前烧油车那种大大的进气格栅,看起来更简洁、更有未来感。
一条细长的LED灯带贯穿整个车头,中间的大众车标还能发光,晚上开出去辨识度肯定很高。
这台车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它的空间表现。
你别看它整车长度才四米出头,跟一辆普通的小型车差不多,但它的轴距,也就是前后轮之间的距离,竟然达到了2600毫米。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这么说吧,现在市面上在售的燃油版Polo,轴距也才2564毫米。
ID.POLO比它还长了一截。
这就是纯电平台带来的好处,工程师可以把四个轮子尽可能地往车身的四个角落推,这样一来,中间留给乘客的空间就变大了。
可以预见,这台小车的后排腿部空间,应该会比大家想象中要宽敞不少,坐起来不会那么憋屈。
进到车里,设计风格也是走的简约科技路线。
中控台上最显眼的就是两块大屏幕,一块12.9英寸的负责导航、娱乐等功能,另一块10.9英寸的在方向盘后面,充当仪表盘。
为了迎合现在的环保潮流,车里用了不少可回收材料,比如座椅的面料,据说有七成以上是用回收的塑料瓶做的。
不过,最值得表扬的一点是,大众这次把实体按键给加回来了。
前几年,很多车企为了追求所谓的“极简”和“科技感”,把空调、音量这些最常用的功能全都集成到触摸屏里,开车的时候想调一下,还得低头找半天,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被很多司机朋友吐槽。
现在ID.POLO在方向盘和空调控制区域重新用上了实体按钮,这个改动虽然小,但确实是听取了用户的意见,非常人性化。
作为一辆挂着Polo名号的小车,动力性能自然不能差。
根据目前的消息,ID.POLO会搭载一台最大功率226马力的电动机。
226马力放在这么一辆小车上,动力可以说是相当充沛了,官方说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到7秒,这已经达到了很多“小钢炮”车型的水平,日常在城市里开,红绿灯起步、超车并线肯定都非常轻松。
电池方面,它提供了两种选择,一种是38度电的,一种是56度电的。
搭载大电池的版本,在欧洲的WLTP测试标准下,续航里程能达到450公里。
这个标准相对比较严格,换算成咱们国内更宽松的CLTC标准,续航数字可能会更高一些。
当然实际开起来,续航会受气温、路况和驾驶习惯的影响打些折扣,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满足一周的城市通勤应该是没问题的。
而且它还支持快充,电量快用完的时候,找个快充桩,大概20分钟就能充到80%,也就是一顿饭或者喝杯咖啡的功夫,又能继续跑了,大大缓解了里程焦虑。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车得卖多少钱?
大众官方透露的意思是,它的定价会向燃油版的Polo看齐。
如果这个说法能在中国市场落地,那它的价格很可能会进入10万元以内。
这可就相当有吸引力了。
要知道,大众现在卖的尺寸稍大一点的ID.3,各种优惠算下来,最低也要12万多。
如果ID.POLO真的能把价格打到10万以下,凭借着Polo这个金字招牌和大众的品牌影响力,肯定会吸引一大批消费者。
但是,话又说回来,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大众一家独大的年代了。
尤其是在10万级别的纯电小车领域,咱们的国产品牌已经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
比亚迪的海豚和海鸥,月销量动辄几万台,几乎成了这个级别的标杆。
还有五菱缤果、吉利、长安等品牌,也都有非常能打的产品。
这些国产电动小车,在设计、配置、智能化方面,可以说已经把中国消费者的喜好研究得明明白白。
它们不仅价格实惠,而且车机系统更智能、语音控制更灵敏、各种舒适性配置也给得更足。
ID.POLO要想在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光靠一个名字和一份情怀是远远不够的。
它面对的,是一群实力强悍、更接地气的对手。
最终决定它命运的,还是那个最朴素的道理:产品力要过硬,价格要足够有诚意。
如果定价合理,让大家觉得物有所值,那“Polo”这个名字就能成为它最强的助推器,帮助它重现当年的辉煌;可如果定价过高,脱离了市场实际,那再深厚的情怀,恐怕也难以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