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抄底的好机会,过这村没这店,收藏一辆绝对值;可也有人急得直拍大腿,说这哪是降价,分明是经典在消亡。你说,一辆摩托车而已,怎么就闹出这么大动静?
要我说,这事儿还得从老款 Monster 821 说起。那车身上裸露的钢管编织车架,还有那扭曲的排气管,往那一站,就像个浑身是劲儿的机械硬汉。多少人就是冲着这股子独特的机械美学,把它当成了梦中情车。
可到了 950 这一代,设计师把钢管车架换成了铝合金的。官方说这样能减重,主架轻了 4.5 公斤,副架也轻了 2 公斤,听起来是挺厉害。但在老车迷眼里,这就像把一件艺术品的灵魂给抽走了。有调研说,这事儿的争议程度,在杜卡迪品牌迭代史上能排第一,你说这代价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不光是车架,动力和操控也变了。937cc 的引擎,能爆发出 112.5 匹马力和 93Nm 的扭矩,数据上比老款好看不少。整车还轻了 18 公斤,按说骑着应该更得劲儿。
可实际呢?老车主说声浪都变了味,以前那种低沉咆哮的感觉没了。操控是灵活了,但那种人车合一的乐趣,好像被冷冰冰的数据给代替了。就像吃惯了妈妈做的红烧肉,突然换成了机器标准化生产的,味道是不差,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再看配置,950 堆得可真不少。电子系统就有 ABS、DTC、DWC、DLC、DQS 还有弯道 ABS,六重防护,听着就安全感满满。还有 Sport、Touring、Urban 三种模式,应付不同路况按理说绰绰有余。
硬件上,43mm 的倒置前叉,Brembo 的制动系统,哪一样拿出来不是响当当的?可就是这些顶配,没能让它在市场上火起来。
为啥呢?看看 2025 年的市场就知道了。进口品牌之间打起了价格战,同比降价 15%20% 是常事。另一边,国产品牌也崛起了,45 万区间的车,性能都快赶上这些进口大牌了。
夹在中间的 Monster 950,就算配置再高,也架不住这么两头挤压啊。就像本来在中间楼层卖得好好的商铺,突然楼下开了家平价超市,楼上又搞起了高端商场,生意能好才怪。
这事儿也给摩托车行业提了个醒,光靠技术升级不一定管用。杜卡迪对 Monster 系列的改造,用了 SCAMPER 创新模型里的 Substitute(替代)和 Modify(修改),把动力、车架、电控都改了。
可偏偏忘了最不该丢的,就是那些能勾起人情感的视觉符号。就像一家老字号餐馆,为了创新把招牌菜给换了,就算新菜用料再讲究,老顾客也不买账啊。
我琢磨着,摩托车这东西,技术参数固然重要,但情感因素占的比重可能更大。有数据说,老用户复购率暴跌了 42%,这不就印证了吗?要是给用户留存率算个公式,我觉得大概是技术参数乘以 0.3,加上设计情感乘以 0.7,差不多就是这个理儿。
那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摩托车品牌该怎么生存呢?或许可以试试并行产品线。一边出经典复刻版,把钢管车架这些老元素保留下来,再配上现代的电控系统,满足情怀党;另一边搞先锋实验系列,用全铝车架,玩智能化,吸引喜欢尝鲜的年轻人。
还可以搞个设计众投平台,让用户也参与到设计中来,再推出一些限量手工定制款,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独一无二的座驾。这样一来,既保住了老粉丝,又能吸引新用户,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不光是杜卡迪,整个摩托车行业都该想想这个问题。我把摩托车消费分成了四个象限,高情感价值的有哈雷、凯旋,还有以前的 Monster 821;高技术价值的像杜卡迪超跑,现在的 Monster 950 也算一个。
可 950 偏偏从高情感价值的第一象限滑到了只讲技术的第四象限,这定位就出了问题。制造理念也该改改了,不能光想着工程技术,还得注重情感工程,让机器也能有温度。
说到底,摩托车不只是个代步工具,它承载着车迷的热爱和情怀。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但那些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可不能说丢就丢。
你觉得,一辆摩托车,是性能参数更重要,还是那种让你一眼就爱上的感觉更重要?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