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长安重组叫停!万亿级汽车航母为何“熄火”?

今日劲爆消息!

各位老司机,今天咱不聊诗和远方,咱们来聊聊“万亿级汽车航母”的“沉船”风云!

话说,最近车圈儿可热闹了,东风和长安,这两位在汽车江湖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前辈,本来要搞个大动作,联手打造“万亿级汽车航母”,结果呢?

突然刹车了!

东风长安重组叫停!万亿级汽车航母为何“熄火”?-有驾

这事儿,就像你辛辛苦苦攒钱买彩票,眼看就要中大奖了,结果一不小心,彩票给弄丢了,那心情,真是如同《红楼梦》里贾宝玉丢了通灵宝玉,怅然若失啊!

第一回合:雄心壮志VS现实骨感

咱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件事。

两个月前,东风和长安,那可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仿佛要创造汽车界的奇迹。

516万辆的年销量,覆盖鄂陕渝三地百万产业链,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要改变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大事儿,简直是“愚公移山”般的壮举!

当时,大家伙儿都激动坏了,纷纷猜测这艘“汽车航母”会驶向何方?

结果,好家伙,这船还没开动呢,就“熄火”了!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回合: 谁是老大?——“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话说,这重组,最大的难题,往往就是“谁当家”的问题。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两只“老虎”要合伙干事业呢?

这不,武汉网友就坐不住了,调侃说:“东风厅级单位要管副部级长安?” 意思是,东风的行政级别,似乎比长安要低一些,这让长安的员工心里有点儿“小九九”。

而重庆的职工们,也有自己的担忧:“长安赚钱养东风”,言下之意,长安的盈利能力更强,重组之后,会不会变成长安“输血”给东风?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的公司要和另一家公司合并,而对方的盈利能力不如你,管理层也多是对方的人,你心里会怎么想?

是不是也会暗搓搓地盘算着:这事儿靠谱吗?

说白了,这“谁当家”的问题,不仅仅是行政级别的问题,更是利益分配、权力分配的问题。

利益分不均,合作难长久啊!

这就如同三国时期,蜀汉后期,诸葛亮去世后,大权旁落,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衰落,令人扼腕叹息。

东风长安重组叫停!万亿级汽车航母为何“熄火”?-有驾

第三回合: 技术整合,暗流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除了“谁当家”的问题,技术整合也是个大难题。

襄阳的工程师透露:“长安智能驾驶系统与东风固态电池实验室还在各搞各的”。

这啥意思?

意思就是,两家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

这就像唐僧师徒取经,各自为政,效率低下,难以到达西天。

十堰的商用车基地,和重庆的乘用车体系,协同方案还停留在PPT阶段。

这就更尴尬了,PPT嘛,大家都懂,看起来很美好,但落实起来,难!

难!

难!

这种“空中楼阁”式的合作,最终只能是镜花水月,难以落地。

汽车行业,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如果技术不能有效整合,协同效应就无从谈起。

这“航母”要想扬帆起航, 必须得先把“发动机”给修好啊!

第四回合: 地方利益,错综复杂——“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除了企业内部的问题,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也是重组的一大阻力。

武汉经开区的人士就直言:“东风系配套企业超2000家,重组后订单流向重庆怎么办?” 说白了,重组后,涉及到税收、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两地政府都在争夺新能源核心产业链的布局。

这就像两个村子,本来相安无事,现在要合并了,合并后,村里的学校、医院、工厂,资源怎么分配?

谁多谁少,都得掰扯掰扯。

东风总部暂停背后的深层信号

东风长安重组叫停!万亿级汽车航母为何“熄火”?-有驾

那么,这次重组的暂停,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供应链员工爆料:十堰变速箱厂已接到“暂缓设备更新”通知,重庆电池项目用地审批延迟。

业内人士分析,重组暂缓实为“以退为进”:

1、避免仓促整合引发大规模裁员

2、预留时间解决三地政府税收分成难题

3、等待央企研究院500亿技术基金落地

换句话说,就是“缓一缓”, 等待时机成熟。

想想也是,这么大的事儿,哪能一蹴而就?

就像《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第五回合: 涅槃重生,还是资源内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那么,各位老铁,你支持重组继续吗?

这场牵动三地百万家庭的重组,究竟是涅槃重生还是资源内耗?

这就像一场豪赌,赢了,皆大欢喜;输了,满盘皆输。

说来说去,这事儿的核心,还是利益的分配。

如果利益分配不均,重组后的“航母”,很可能变成一艘“漏油”的船,还没出海,就沉了。

只有解决了“谁当家”、“技术整合”、“地方利益”这三大难题,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才能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航母”。

最后,咱们再来聊聊,这事儿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影响?

说实话,对咱们消费者来说,影响是间接的。

如果重组成功,可能会诞生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咱们的选择也会更多。

如果重组失败,也没啥大不了的,该买车买车,该干嘛干嘛。

但话说回来,这件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企业合作,得讲究“门当户对”,更要讲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也像极了咱们的生活。 你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