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这年头,车企是铆足了劲儿往大了造啊。就说最近那问界M9,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说是要出个“PLUS”版,这下可好,油腻大叔们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想当年,攒巴攒巴买台奥迪A6L,恨不得逢人就显摆,如今国货也敢叫板林肯领航员了,这心境,那能一样吗?
这事儿吧,细琢磨琢磨,颇有嚼头。往昔,说起豪车,脑海里浮现的铁定是“BBA”,现如今,问界M9横空出世,愣是在五十万这个价位段杀了个片甲不留。这除了仰仗过硬的产品力,难不成也暗示着咱老百姓的消费理念已然改弦更张?
何出此言呢?诸位细想,往昔买豪华座驾,图个啥?无非是撑场面!驾出去倍儿有派头,洽谈商务腰杆子都能挺直几分。眼下,伴随国产品牌的崛起,特别是新能源车,技术愈发精进,配置日益丰腴,甚或在某些方面,已然凌驾于合资品牌之上。既然如此,我掏一样的银子,为何不选个配置更胜一筹、空间更为轩敞的国货精品呢?
当然,也有人会辩驳,品牌溢价这玩意儿还是客观存在的。毕竟“BBA”是积淀百年的老字号,这底蕴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话虽不假,可试问,如今又有几人是真正懂车之人?又有多少人是冲着那Logo去的?
我身边就有一鲜活案例, 一哥们儿,先前铁了心要入奔驰E级,觉得开出去倍儿有光。结果开了两年,小毛病层出不穷,维修费都够再添置一辆国产车了。后气急败坏,转投国产新能源阵营,空间敞亮、配置奢华、驾乘舒坦,现在见人就夸国货真香。
这实际上也折射出一个走向: 消费者愈发趋于理性了。从前或许更看重牌子,现在则更看重产品本身。归根结底,图的就是个性价比。而在这方面,国产品牌的确有优势。就拿问界M9来说,配置、空间、智能化,哪一样逊色于同价位的合资车?
当然喽,问界M9“加长版”也并非毫无争议。有人觉得,加长是好事,可为啥非得拿林肯领航员说事儿?难不成有碰瓷儿之嫌?还有人忧虑,车身一拉长,操控性能会不会大打折扣?这些疑问,着实需要厂商认真掂量掂量。
不过,转念一想,问界M9“加长版”的问世,至少昭示了一个趋向: 国产车正在踔厉奋发,勇攀高峰。从前咱只能仰视合资品牌,如今,咱也有实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豪华品牌了。
而且,这种破局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层面,更蕴含在品牌层面。以往咱们觉得,开国货没面子,而今,开国货反倒成了一种新风尚。这背后,是咱华夏经济的腾飞,是咱民族自信心的升华。
当然,国产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跋涉。在技术研发、品牌塑造、售后服务等方面,仍有诸多亟待提升之处。但只要矢志不渝,坚韧前行,坚信终有一日,国产车亦能扬帆出海,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末了,还是回到问界M9“加长版”这事儿上。诸位说,它能否成为中年人的第一台“领航员”?依我看,这取决于它最终的定价和产品力。无论如何,它至少给咱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新的选项。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越多,总是妙事一桩。试问,谁不想用更少的开销,换取更优质的体验呢?
与其将其视作中年人的第一台“领航员”,倒不如看作是中国汽车工业砥砺前行的一帧剪影。至于未来走向何方?且拭目以待便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