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一个月卖了两万多台,鸿蒙智行所有轿车加起来还不到它一半——这差距,不是差一点,是断崖。
2025年9月的数据摆在这儿:
M8单月21244辆,稳得像块石头。
智界S7?1401台。
智界R7?4788台,比巅峰时腰斩还多。
享界S9?撑死2300辆,连上市那会儿的热度都留不住。
SUV热得发烫,轿车冷得结霜。
这不是市场不给机会,是自己没踩准点。
问题出在哪儿?
里外夹击。
内部,资源全往问界M9、M8身上堆。
有些门店连享界S9的展车都没地方摆,消费者进门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SUV。
外部更惨——轿车市场早就卷成绞肉机。
智界R7卡在中间:高配被M8抢走,低配又被别人截胡,不上不下,活活憋死。
再说定价,也飘了。
享界S9卖40万+,智界咬住25–35万,尊界直接冲百万。
可老百姓最认的20万以下市场,华为愣是空窗到今年才靠尚界H5补上一脚——黄花菜都凉了。
还有个致命伤:轿跑SUV在中国根本吃不开。
车高1.64米,后排坐个高个子都顶头。
中国人买车,要的是“大气”,不是“流线”。
宝马X6卖不过X5十倍,道理一样。
曾经“华为智驾”是金字招牌,现在?
满大街都在讲高阶智驾,光环褪了。
技术不再是稀缺品,光靠标签拉不动销量。
现在华为想自救:推HI PLUS新模式,放手数据和算法;智驾服务降价到499一个月;还憋了个大招——智界R9,5.4米长的全尺寸SUV,专治“不够大”的毛病。
但说实话,新车能不能救场,真不好说。
余承东自己都承认:做五个“界”,太难了。
资源摊薄了,每个都吃不饱。
与其追着上新车,不如先把轿车的根扎稳。
爆款不是堆出来的,是磨出来的。
现在最该问的不是“还能不能多卖”,而是“到底有没有认真听用户要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