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这交付量蹭蹭往上涨,破了10万台,乍一听,嘿,真不赖,算得上是新势力里的快枪手。
可咂摸咂摸,这个“新势力”的帽子,戴得是不是有点那个啥?
毕竟,它背后可是蹲着比亚迪这尊大神。
18个月,10万台,这数据,确实够呛的。
但咱们也不能光瞧见吃香喝辣,没瞧见人家背后的苦哈哈。
其他那些新晋品牌,像蔚来、小鹏、理想,哪个不是跌跌撞撞好几年,才慢慢攒下口碑和地盘?
方程豹一落地就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银子、技术、零件供应,哪样都不怵。
这起跑线,压根儿就不是一个赛道上的。
你说这是“赢在起跑线”?
没错,可这个“起跑线”本身就够人寻思的。
这就好比,都是百米冲刺,人家蹬的是专业跑鞋,你却赤着脚板,规矩是允许,可仗义吗?
当然,比亚迪的家底儿明摆着,方程豹的销量也说明了吃瓜群众对它的认可。
豹5、豹8、钛3,每款车型都有各自的死忠粉。
特别是豹5,硬派越野的调调,的确挠到了不少人的痒处。
谁还没个浪迹天涯的念想呢?
可幺蛾子也来了。
方程豹销量走俏,比亚迪内部也在腾挪换位。
公关部回炉重造,负责人也换了马甲。
这背后的门道,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有人掰扯,这是为了攥紧拳头,提高效率。
归根结底,腾势和方程豹都是比亚迪的子品牌,一锅烩可以避免窝里斗。
这话听着没毛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莫不是,方程豹蹿得太快,比亚迪要重新捋顺各个品牌之间的身段和定位?
要知道,腾势是走高端路线的,方程豹玩的是个性化,比亚迪自家也有一堆车型。
要是内部掐得太凶,反倒会伤了元气。
就像一大家子,孩子多了,难免会争宠,当家长的得好好掂量。
再往深处瞅,这其实也折射出国内汽车市场厮杀的惨烈。
新能源这块肥肉,觊觎的人越来越多,技术换代也越来越频繁,稍不留神就会掉队。
比亚迪作为领头羊,自然要时刻绷紧神经,不断调整航向。
与坊间认知相左,汽车行业并非纯粹是技术的角逐,更多时候是战略和执行力的比拼。
技术再牛掰,如果市场定位跑偏,或者吆喝得不够响亮,也可能一败涂地。
当然,比亚迪的成功也给其他国产品牌壮了胆。
起码说明,咱们的汽车也能玩出自己的花样,也能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当我们条件反射地把比亚迪的成就归功于技术领先时,是否忽略了它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把控方面的能耐?
这些,同样是比亚迪能够风生水起的重要砝码。
话说回来,方程豹这10万台交付,不过是个开端。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要啃的硬骨头还多着呢。
如何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守住优势,如何在技术革新上持续发力,如何在品牌打造上精益求精,都是方程豹需要挠头思索的课题。
这10万台车,与其说是销量的里程碑,不如说是比亚迪乃至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幅小小速写。
它既呈现了进步,也暴露了短板,更预示着未来更加腥风血雨的角逐。
而最终,得益的还是咱们这些普罗大众。
正所谓,有竞争,才有进步,才有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供我们挑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