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智领全球
10月18号,以“创新·智领全球”为主题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在安徽芜湖隆重开幕了。这次大会最核心的环节是开阳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20多位院士、行业专家,还有1500多名参会人员。大家围绕电动化、智能化和AI+创新这几个关键领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奇瑞全球化创新体系
最近在一次论坛上,奇瑞汽车的董事长尹同跃说了一句特别有气势的话:“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这次是‘不客气了’!”听起来有点霸气,但其实背后是有底气的。
这28年来,奇瑞一直在默默积累技术,现在终于有了足够的自信。他们现在已经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创新体系,包括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创新生态。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成为一家让全球用户喜欢和信赖的高科技企业。
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呢?因为奇瑞的市场基础真的很扎实。到今年9月底为止,奇瑞在全球已经有超过1772万的用户,其中海外用户就超过了543万,产品卖到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厉害的是,今年9月,奇瑞还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了,这意味着他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三大论坛聚焦产业未来
三大技术论坛同时开启,院士大咖一起聊聊产业的未来。
开阳论坛特别设置了电动化、智能化和AI+创新三个分论坛,精准地覆盖了当前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方向。
在电动化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欧盟科学院院士孙金华等专家,围绕新一代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防护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奇瑞汽车副总裁古春山在《赋能全球出行,引领能源变革》的主题报告中提到,奇瑞已经打造了一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技术体系,从材料、系统到绿色制造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一个安全、可控的电池供应链。
智能化论坛则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等行业领军人物,聚焦智能底盘、数字孪生、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奇瑞汽车副总监张强博士详细介绍了以“全域AI”为核心的智能化战略,通过“灵犀智舱”和“猎鹰智驾”两个技术品牌,实现了从L2到L4级的全场景智能驾驶,并推动这些技术适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在AI+创新论坛上,欧洲科学院院士曲小波、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等专家,则探讨了AI与座舱场景的深度融合。奇瑞汽车副总裁戴闯表示,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包含CheryGPT企业级智慧大脑的奇瑞AI中枢三层智能进化架构,推动AI技术从最初的交互智能,逐步迈向更高级的责任智能。
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开阳实验室今年又升级了,它正在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研究院”。作为去年创新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今年他们又迈出了更大的一步。
在论坛上,他们举行了协同创新中心的签约,还启动了开阳实验室的战略联盟。这一步主要是为了打通高校的研究和工厂的实际生产之间的障碍,让科研成果能更快地变成产品。
这个新机制特别有意思,它实现了“科研成果找企业做工程化”和“企业有技术需求就去找研发团队”的“双向奔赴”,真正形成了“科学—技术—产业”之间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现在,奇瑞已经联合了100多所顶尖高校,开展了4000多个“星火课题”,把新技术、新专利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搬”到生产线,打造了一个真正的“创新工厂”。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的校长王树国在现场也表示:“希望未来世界各地的朋友,想了解中国,就来安徽,来芜湖,来奇瑞看看这里的创新。”
技术奇瑞引领全球创新
2025年是“瑶光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也是收尾冲刺的重要阶段。这次开阳论坛办得非常实在,视野也看得长远,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全球技术交流平台。它不仅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科技合作提供了一个“中国式”的参考范本。
现在全球汽车业正在经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深度变革,而“技术奇瑞”也变得更加开放,积极拥抱这些变化。凭借强大的实力,奇瑞不断推动创新,为全球汽车科技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力量”。这次开阳论坛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奇瑞已经从一个技术跟跑者,成长为全球汽车创新的重要引领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