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别骗了,再不改变,迟早玩完!

现在咱们老百姓想买辆车,特别是新能源车,感觉就像掉进了一个万花筒里,到处都是五光十色的宣传,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边刚开了个发布会,那边就铺天盖地地宣传“订单破万”“销量火爆”,搞得好像现在不赶紧下订,就错过了几百万一样。

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实在是太多了。

国内车企别骗了,再不改变,迟早玩完!-有驾

咱们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想买一辆能踏踏实实开、安安全全回家的代步工具,而不是花钱去参与一场精心编排的数字游戏,更不想成为某些车企营销泡沫里的牺牲品。

中国汽车工业能走到今天,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好不容易有了点能跟国际大牌掰手腕的底气,这成果来之不易,可千万别让一些投机取巧、不走正道的行为,把这条好不容易走出来的路给堵死了。

我们先来看看现在市场上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操作。

一场新车发布会,灯光炫酷,场面宏大,创始人讲得激情澎湃,描绘的未来蓝图让人心潮澎湃。

紧接着,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就来了,大屏幕上跳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什么“72小时订单突破三万台”,什么“工厂已经满负荷运转,现在下订要排到明年某某月”。

这种氛围营造得特别成功,让很多正在观望的消费者一下子就焦虑了,生怕自己下手晚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业内人士透露,所谓的“小订破万”,很多时候都是发布会前就已经写好的剧本;那些看起来火爆的订单,有些是通过网络渠道花几块钱一条的成本刷出来的虚假数据。

国内车企别骗了,再不改变,迟早玩完!-有驾

等到月底一看真实的交付数据,大家才恍然大悟,前脚还在吹订单排到了猴年马月,后脚实际一个月连五百台车都交不出来。

这种巨大的反差,消耗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信任,更是在给整个行业的信誉抹黑。

除了数据造假,文字游戏也是玩得炉火纯青。

宣传单上用最大号的字体写着“终身免费质保”,这几个字一出来,谁看了不心动?

感觉这厂家太有诚意了,买这车以后就高枕无忧了。

可真等你把车买回家,开了一段时间出了点问题,想去享受这个“终身质保”的时候,麻烦就来了。

售后人员会指着购车合同里一处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免责条款,慢条斯理地告诉你,这个“终身”指的是车辆的设计使用寿命,而不是你开到老保到老;而且,像轮胎、刹车片这种易损件不保,电池的正常衰减不保,因为你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坏更不保。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所谓的“终身质保”就成了一句空话,消费者感觉自己被耍了,但又因为白纸黑字签了合同,有苦说不出。

国内车企别骗了,再不改变,迟早玩完!-有驾

这种把戏,说白了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等,给消费者挖坑。

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有些车企的用户,明明是全款买的车,却感觉自己像个租客。

车子的电池告诉你只是租给你用的,车机系统里的某些高级功能,比如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想用可以,请按月或者按年付费订阅。

厂家的服务器要是哪天心情不好,或者你忘了续费,远程就能把你的车给锁了,你花几十万买回来的,就真成了一堆停在车位上动弹不得的铁皮。

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不再是拥有产品所有权的“用户”,反而更像是被平台和数据牢牢掌控的“流量”,随时都可能被“收割”。

这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背后,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的产业链,从专门策划虚假营销方案的广告公司,到批量生成虚假订单的网络黑产团队,再到配合伪造客户信息锁单的经销商,环环相扣,最终的成本和风险,全都转嫁到了我们普通消费者身上。

这已经不是自娱自乐了,这是在动摇“中国品牌”这块金字招牌的根基。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一些企业在营销和剧本上花心思的时候,还有一大批真正有担当的企业,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上,他们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脊梁。

我们看看世界范围内的标杆,特斯拉为什么强大?

国内车企别骗了,再不改变,迟早玩完!-有驾

它很少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发布会,但它的底气来自于全球路上跑着的数百万辆车,这些车每天都在收集真实的路况数据,反哺它的自动驾驶系统,让它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可靠。

它的电池管理系统对续航里程的估算非常精准,不会给你制造虚假的里程希望。

这就是靠硬核技术和海量数据建立起来的护城河,不是靠几张PPT就能吹出来的。

再把目光拉回国内,比亚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行业里还在为电池的安全性争论不休时,比亚迪直接把自家的刀片电池拿出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做针刺实验,用钢针把它刺穿,结果电池不冒烟、不起火,安然无恙。

这种自信,源自于对自家技术的绝对把握。

它推出的DM-i混动技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广大用户的里程焦虑,让大家既能享受到电车的平顺安静,又不用担心长途出行的补能问题。

这种踏踏实实从用户需求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才真正值得我们信赖和支持。

国内车企别骗了,再不改变,迟早玩完!-有驾

而要说真正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形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就不能不提华为了。

虽然华为自己不直接造车,但它深度赋能的问界汽车,用实打实的产品力,给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

当很多车企的智能驾驶还停留在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的阶段,遇到复杂路况就频繁需要人工接管时,问界的鸿蒙智能驾驶系统已经能够实现从小区地库车位出发,自动驶出、汇入车流、上下高架、避让行人和障碍物,最后再自动泊入公司地库车位的全场景覆盖。

这背后靠的是什么?

是顶级的硬件,比如看得更远更清的192线激光雷达,以及强大的软件算法,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对复杂的交通环境做出预判和决策。

在安全方面,问界更是投入了巨大的心血。

根据公开数据,其电池实现了零自燃的记录,这背后是华为在电池安全、热管理和算法上的全方位自研和严格品控。

它的主动安全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动刹车,能够在时速120公里的高速下成功刹停,避免追尾,甚至还能有效识别误把油门当刹车踩的危险行为并进行强制干预。

这些都不是停留在宣传稿里的噱头,而是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护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技术。

相比之下,那些把L2级别的辅助驾驶包装成L4自动驾驶来误导消费者,出了事故就甩锅给“用户使用不当”的行为,就显得格外不负责任。

一个品牌的高端形象,不是靠昂贵的定价和浮夸的宣传堆砌起来的,而是靠领先的技术、可靠的品质和对用户生命安全的敬畏之心,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