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8吨重的卡车被2.6吨的SUV撞到四轮离地,这究竟是安全奇迹还是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7月29日理想i8发布会上那段震撼的对撞视频,正在演变成一场关于汽车安全测试公信力的全民拷问。乘龙卡车"被摆了一道"的愤怒回应,撕开了车企利用定制化碰撞测试进行营销包装的行业潜规则。
碰撞测试变营销战场:一场精心设计的"安全秀"
理想i8与乘龙卡车的对撞测试存在三大反常现象:100km/h的相对速度远超日常会车场景、卡车四轮离地的反物理表现、驾驶室与货箱的戏剧性分离。第三方机构SUPERCRASH的非强制性属性更值得玩味——这种由车企付费委托的测试,本质上是可以量身定制的"安全秀"。
乘龙卡车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应直指要害:"聪明人一眼看出假"。其随后发布的ECE R29认证视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国际通用的商用车安全标准采用突击抽检机制,与车企自主送检存在本质区别。
从"五星批发部"到定制碰撞:安全测试二十年异化史
2019年大众帕萨特在中保研25%偏置碰中A柱折断的"惊天一撞",首次揭露了C-NCAP"五星批发部"的真相。此后行业衍生出更隐蔽的测试博弈:某品牌在首次偏置碰失败后,通过针对性加强A柱二次送检获得优评;测试机构"付费咨询"业务让车企能提前获知细则进行针对性优化。
理想选择SUPERCRASH而非C-NCAP颇具深意。前者允许设置61km/h刮底测试(国标1.75倍)、100km/h对撞等视觉冲击力强的非常规场景,后者则因标准固化被戏称为"开卷考试"。
退役工程师亲述:那些碰撞实验室里的"特殊调校"
一位不愿具名的碰撞测试工程师透露,测试车与量产车存在系统性差异。配重块魔术般出现在非考核区域以调整重心分布;关键连接点采用超额焊接工艺;传感器布局会刻意避开预设溃缩区;某德系品牌曾被曝测试车A柱钢材强度比量产版高27%。
这些"特调车"就像体育界的兴奋剂,创造着量产车永远达不到的安全神话。更吊诡的是,这些操作在现行送检制度下均属合法合规。
第三方监督缺失下的安全信任危机
欧盟Euro NCAP的突击抽检制度要求测试车辆必须从4S店随机购买,检测全程公开直播。反观国内,测试车来源不透明、过程缺乏监督、结果存在误导空间三大漏洞长期存在。乘龙卡车展示的ECE R29认证恰成参照——该标准要求驾驶舱必须承受15吨顶压而不塌缩。
当安全测试沦为公关部门的营销工具,消费者看到的只是车企想让他们看到的"安全"。中保研之所以能建立公信力,正是因其采用市场购车、不接受车企送检的独立运作模式。
安全不应是营销的筹码:给行业与消费者的双重启示
建议国家推动测试车辆VIN码公示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随机抽检机制。消费者应警惕视觉冲击式的安全营销,重点关注中保研等非营利机构测试结果。这场争议最深刻的启示或许是:当安全成为表演,道路上每辆车都可能变成潜在的危险道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