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砸30亿仅卖千台!韩国“宾利”为何在中国沦为炮灰?

四年砸30亿仅卖千台!韩国“宾利”为何在中国沦为炮灰?-有驾

2025年五月,一则汽车行业的消息引发热议:现代集团旗下豪华品牌捷尼赛思在华四年累计亏损超30亿,去年总销量仅1328辆,甚至自家员工都不愿买单。这个被韩国媒体称为"东方宾利"的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四年砸30亿仅卖千台!韩国“宾利”为何在中国沦为炮灰?-有驾

当无人机在上海夜空拼出"GENESIS"的炫目画面时,现代集团或许以为找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他们复制韩国本土的成功模式,用顶配参数对标BBA,单车营销费飙到71万。但现实狠狠甩来一记耳光:2024年北美市场7.5万辆的成绩单,放到中国连雷克萨斯的零头都够不着。

四年砸30亿仅卖千台!韩国“宾利”为何在中国沦为炮灰?-有驾

有业内人士戏称这是"现代版刻舟求剑"。韩国人显然低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进化速度。当特斯拉在上海建超级工厂、蔚来推出可换电平台、比亚迪汉月销破万时,豪华车市场早已不是堆砌真皮座椅和V6发动机就能征服的战场。就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四年砸30亿仅卖千台!韩国“宾利”为何在中国沦为炮灰?-有驾

翻开捷尼赛思的"病历本",三大症状尤为致命。首当其冲是品牌"贫血症",缺乏百年车企积淀的荣耀勋章。奔驰的三叉星徽承载着汽车发明者的荣光,宝马的蓝天白云凝结着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的工匠精神,而捷尼赛思的翅膀车标更像是无根之木。正如北京某4S店销售所说:"客户问我们这牌子有什么故事,总不能说它是现代换壳吧?"

四年砸30亿仅卖千台!韩国“宾利”为何在中国沦为炮灰?-有驾

其次是服务网络的"软骨病"。全国19家门店的布局,让河南车主修车要跑重庆,新疆用户保养得飞广州。对比宝马遍布382个城市的612家经销商,这差距堪比小米加步枪对阵航空母舰。更讽刺的是,捷尼赛思引以为傲的"私人管家服务",在现实执行中屡屡变成"隔空喊话"。

四年砸30亿仅卖千台!韩国“宾利”为何在中国沦为炮灰?-有驾

最致命的当属战略误判的"失忆症"。他们似乎忘记中国汽车消费已从"符号消费"转向"价值消费"。某汽车论坛高赞评论一针见血:"花70万买辆冷门豪车,开出去被认成国产山寨,修车时才发现比超跑还金贵,这哪是买车?简直是买罪受!"

四年砸30亿仅卖千台!韩国“宾利”为何在中国沦为炮灰?-有驾

这场败局给跨国车企上了生动一课:在智能电动化浪潮冲击下,豪华车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写。特斯拉用软件定义汽车撕开缺口,蔚来凭用户运营构筑护城河,传统豪强也在加速电动转型。当BBA开始向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取经,还在用燃油车思维攻城略地的后来者,注定要付出惨痛代价。

四年砸30亿仅卖千台!韩国“宾利”为何在中国沦为炮灰?-有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车市这片修罗场,既埋葬过菲亚特、铃木等老将,也正见证着蔚小理的崛起。捷尼赛思的困境揭示的不仅是某个品牌的得失,更是时代洪流下所有参与者的生存法则:没有穿越周期的品牌积淀,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基因,再华丽的营销烟花终将湮灭在星空。或许正如《孙子兵法》所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汽车产业的百年变局,才刚刚拉开帷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