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猜了!腾势D9L的对手不是GL8,而是它!等价位和空间吧
谍照里的那台车,裹得严实。像个木乃伊。但轮廓藏不住。
腾势D9L?对。就是它。
现款D9已经够大了。5250mm的车长,3110mm的轴距。在MPV里是什么概念?是标杆。是天花板。月销破万不是偶然,是市场用钱包投票的结果。
可它还要加“L”。为什么?
加长。不只是后悬。你看那第三排的小窗——被拉得更靠后了。这意味着什么?第三排乘客的膝盖,能离前排座椅远一点。再远一点。甚至,可以彻底伸直。
这不是微调。是颠覆。
MPV用户真正在乎什么?不是后备箱多出30升。而是第二排老板位能不能彻底躺平。第三排长辈坐三小时会不会腰酸背痛。空间,是豪华最原始的度量衡。
所以D9L的对手是谁?GL8?别开玩笑了。
GL8还在拼配置堆叠时,D9早已用混动+智能重新定义了战场。而D9L……它的目标只有一个:雷克萨斯LM。
那个卖到百万的图腾。那个靠品牌溢价撑起的“陆地头等舱”。
腾势偏要撕开这层神坛外衣。用技术。用尺寸。用更狠的智驾。
内饰谍照模糊。但逻辑清晰。悬浮屏?肯定有。全液晶仪表?标配。双辐方向盘?大概率延续。真正关键的是——双零重力座椅会不会进化成四座专属舱?
想想看。如果D9L推出四座版。后排中间通道打通。配独立冰箱、大屏、电动脚托……再加上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自动变道、记忆泊车、城市NOA全部拉满。
这还是MPV吗?不。这是移动的私人会客厅。
价格呢?念寒猜……60万起。顶配冲70万也不是不可能。
有人要说:太贵了。可你算笔账。买一台LM,一半钱交给了品牌税。另一半,才换来那点舒适性。
而D9L呢?800V高压平台。充电5分钟,补能243km——这数据现款就有。D9L只会更快。纯电续航?估计逼近300km。插混版本?1.5T第五代DM-i,综合续航超1100km,亏电油耗5.85L/100km。
这么大一台车。油耗比很多轿车还低。你说气不气人?
技术才是降维打击的武器。
可问题也来了。车长奔着5米4去了。城市穿梭还好说。窄路掉头?地下车库?侧方位停车?
司机得是老手。或者……干脆配个专职驾驶员。
但这恰恰说明了D9L的野心——它根本不想讨好所有人。它要的,是那些既想要极致空间,又不愿为LOGO支付溢价的人。
他们是谁?新贵企业家。科技公司高管。二胎/三胎高知家庭。
这群人不迷信德日。他们信数据。信体验。信“值不值”。
所以D9L不是简单的加长版。它是腾势从“销量王者”向“豪华定义者”跃迁的关键一步。
就像当年特斯拉用Model S告诉世界:电动车不止能省油,还能秒杀超跑。
D9L也在说:国产MPV不仅能打GL8,还能掀翻LM的王座。
尺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用这个尺寸做了什么。
是堆料?还是重构?
腾势选择了后者。
空间再大,不如智驾自由。堵在北京东三环时,自动跟车+车道居中让你少踩一百次刹车。这比真皮座椅舒服多了。
轴距再长,不如充电快一秒。服务区十分钟,足够跑两百公里。谁还焦虑里程?
这才是新时代的豪华。
不是镀铬条多几根。不是LOGO多闪亮。
是无声处听惊雷。是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
所以你说D9L怕不怕竞品?
不怕。
因为它根本没把传统对手放在眼里。
它的对手,是用户心中那个“能不能再好一点”的念头。
而腾势的回答永远是:能。而且马上给你。
等等。还没完。
如果D9L真出了四座“光辉版”呢?对标极氪009那台卖78万的顶配?
800V + 双电机 + 后轮转向 + 高阶智驾全系标配。
成本是高。但一旦突破心理阈值——60万买一台比LM更智能、更宽敞、更省油的MPV……
市场会怎么选?
别低估中国用户的理性。也别高估百年品牌的护城河。
水面看似平静。底下暗流早已涌动。
D9L的到来,不是为了填补空白。而是为了重新划线。
这条线的名字叫:中国豪华MPV的标准。
以前我们说“媲美埃尔法”。现在我们说“比LM实用”。
进步就在这里。
不需要呐喊。数据自己会说话。
下一次更新,我会拿到更多伪装下的细节。也许能看到激光雷达的位置。也许能确认是否搭载后轮转向。
但有一点我已经知道——
当一台车敢于在巅峰之上继续加码。它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跟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