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工一出来,刚好看到街口那家极氪展牌,心里就一动:这是一轮真香宣传前的信号吗?想想之前那款极氪001,销量虽说还行,不算炸裂,但也算稳扎稳打。可是现在的新款,内容上讲,动力、续航、平台都升级了几成。窃以为,这次极氪没有走那种更大、贵点套路,而是在更实用、更科技这块挤不少料。
我扯点实在的。最近几天也问了身边几个朋友:你知道极氪001吗?他们大多点点头,但大部分人提到价格偏高,显然对比时,能感受到要多出点价值感。而这次新款的动作,其实挺具体——两个新电池容量,640到810公里的续航范围(这段先按下不表),如果用我惯的比喻:就像一辆普通家用车每天在市区跑,续航还能多跑一两天,省了个怕没电的心。而且,新平台加高压,和英伟达的芯片搭配,厉害点说,就是启动比原来快一半,反应灵敏度提升了不少(我猜,估算大概能快个几百毫秒吧,具体还得看刹车反应链条)。
说到平台,难得像平时买手机一样,厂商说用什么材质,其实更像用什么米饭煮的。新平台的900V高压,好比用铜线换成了纯金线,效率不用说,节能还省钱(直白点说:电池充电的速度大概能提高30%以上,估算不一定准,毕竟还得看充电桩)。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这段先按下不表)—,心算一下百公里油耗成本,按照每度电到手价格0.8元(估的偏低点),每百公里电费控制在4块以内,相比传统燃油车省油费,真是省钱又环保。不过你说,电池寿命咋样?这个我还没细想过,可能像手机,年限到了还得扔,但说实话,这辆车如果能用五六年,算下来比燃油车还合算。
对比两款车——同价位的理想L9或哪吒AlphaS,极氪001的差异体现在哪?直接说,开着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提速感。你坐进去,踩油门那一瞬,动力来的快,比起理想的扭矩反应平滑,极氪更像是在快跑的感觉。别误会,有时候我也觉得,连续超车的感觉比慢慢加速还刺激。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平时城市里,要不要都开到原地踩油门那么激烈?有点麻烦。
我搞不懂的事:为什么有的车厂还坚持用那种慢慢给力的驱动策略?我知道研发不一刀切,但跟街上我开到极限,追到别车的时候,反应差距还是能看出来的。极氪这次用的英伟达芯片,真是个硬核配置,但我有个疑问:是不是厂商之间的供应链博弈里,谁手握芯片或者平台就能占得先机?我猜,这也是为什么新车能快推出来——其实背后可能还藏着一场芯片之争吧。如果供应链出问题,比如芯片涨价,车价是不是又得砍一砍?这点我没细想,但猜测合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极氪原本的团队,是不是也在考虑性价比?新款能不能吸引更多普通用户?还是说,还是得依靠科技新鲜感维持?反倒我觉得,最让人期待的,是续航续到哪样的极限。640到810公里,靠不靠谱?估算的样本少,实际用下来,大概有个-5%到+10%的误差。交通环境、温度、驾驶惯都影响发挥。
我和一位销售聊过,他说:你知道吗?现在最难的,是让用户相信,‘电动不仅快,还耐用’。这句话让我有点心酸:销售们忙着讲新鲜,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还是买的值不值。你要想着,买车不仅仅是买个代步工具,更想买点未来感。这款新极氪,除了用了更硬核的配置,怎么证明真实续航能跑出官方数据?毕竟,同样是用电池,地区差异大,样本有限。
就这一点,我觉得厂商还得多熬点夜。不过别误会,虽然嫌麻烦,但我也没觉得静待验证是错。毕竟,市场上这玩意,谁都想抢先一步。对了,你觉得,现在这个价格区间下,新能源是不是已经杀到白热化?还是说,还是得靠技艺和心思打动消费者?还记得我那位朋友说的:他们(厂家)只谈续航不谈充电便利,这也是个大问题。如果充电站还不普及,续航再猛,车就不够友好。
我居然没想过一点:未来的汽车,是不是就像手机换软件一样,可以线上升级?这点也许技术还没成熟,但趋势明显——能不断软升级的车,能活得更久。
而我个人更担心的是,越来越多的科技配置会不会变成有用的陷阱?像这次,用英伟达芯片,提升了反应速度,但会不会带来更高的维护成本?还是说,只要厂家愿意继续推车,这不过是保养费里的一道题罢了。
如果你问我:新极氪会不会成为最后的黑马?我还不敢绝对,但至少它把实用的硬核推进了一步。下一步,真要搞清楚:这么快的续航,能用多久?还是说,等用了半年,它的电池性能变差的速度,会不会快于想象?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只能边用边琢磨。
这么说吧,今天出门,心里就一直在想:未来汽车,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在这个十字路口,到底是更科技、更智能,还是更能耐用、持久?说到我忽然意识到:其实我更关心那辆车的每天在你身边的细节。路灯下一闪而过的车影,像极了未来的模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