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保定法拉利”:真能敲开百万级豪车的大门吗?
国产车到底能不能在豪车圈立足?这个问题最近又被点燃。原因很简单——长城汽车要搞一个全新的“超豪车BG”,直接冲击百万级市场。目标对标的,不是宝马奔驰,而是劳斯莱斯、保时捷、甚至爱马仕的那种体验。
这不是玩笑。从招标文件看得出,长城不只要造车,还要操盘“高净值社交圈”,办艺术沙龙、私密品鉴会,让用户觉得买的不仅是一辆车,而是一种身份。说白了,就是想学豪车的“圈子文化”。
现实:百万级市场不是技术战,而是面子战
咱先看市场。今年前五个月,奔驰S级卖了5228辆,迈巴赫3886辆,宝马7系也有3795辆。三款车就占据了榜单前列。你要说它们动力有多强?其实也就那回事。但它们卖的是尊严和身份。
我之前坐过朋友的迈巴赫,车开起来不比普通S级快多少,但后排一坐进去,那种安静、厚重感就完全不一样。开在路上,人家一眼能认出来,这是豪车。这种感觉,就是百万级车的核心壁垒:不是参数,而是“社交货币”。
对比:比亚迪仰望、小米汽车、长城的不同打法
比亚迪仰望算是国产高端的先锋。U8硬件堆满,黑科技拉满,但7月销量只有339辆。问题不是车不好,而是缺了故事。买仰望的人更多是因为“技术牛”,但开出去能不能让别人认可?这是个坎。
小米汽车走的又是另一条路。雷军更懂“用户心智”,第一批车主就是米粉+科技圈,这样能先把圈子建立起来。车本身也许不是极致豪华,但情绪价值做得好。
长城呢?它的优势在技术底子厚,造SUV、皮卡起家,有可靠性口碑。但在“品牌故事”这块,过去一直比较硬邦邦。魏建军那句“我们有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卖不好?”其实就是答案——车好,但“故事”没讲明白。
难点:造车容易,造圈子难
长城这次阵容不小,魏建军亲自挂帅,还请了前技术副总裁宋东先当CEO,气势上很足。但问题来了:
• 技术路线:百万级豪车,性能堆料不能少,但这只是门票,不是胜负关键。
• 体验营造:高端用户买的不只是车,而是专属服务。比如劳斯莱斯会让你定制香氛、刺绣,甚至出门接送。长城要把这套服务补齐,才算真的入场。
• 社交圈:这是最难的。买豪车的人希望和“同层次”的人互动。要是未来长城能真把俱乐部搞出来,让车主觉得自己是“圈子的一部分”,那才有可能改变认知。
我的一点经历
前年我在海南见过一位企业家,他车库里停着迈巴赫、宾利,还有一辆保时捷911。我就随口问:“要是国产百万级豪车出来,你会买吗?”
他没正面回答,只笑了一句:“得让我在朋友聚会上不掉价。”
这就是豪车的本质。买车的动机不一定是动力多强,而是开出去能不能撑场面。国产豪车要破局,必须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总结:长城的“保定法拉利”,能走多远?
我觉得长城这次确实是认真了,不再是“说说而已”。车子本身,他们一定能做得不错,长城的技术底子摆在那。但要想真正撕开百万级市场的口子,关键在三点:
1. 品牌故事要讲明白,让人觉得这是中国豪车的自信,而不是国产版的“跟随者”。
2. 服务体验要补齐,从交付到售后,得让用户有尊贵感。
3. 圈子文化要搭建,让买车的人觉得自己进了一个“专属俱乐部”。
说到底,国产豪车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文化问题。长城要学的,不是怎么造车,而是怎么“造豪华”。
我个人判断,未来三到五年,国产车未必能大规模撼动BBA,但如果能在某个细分圈子站住脚,就已经是突破。毕竟,第一颗石子扔下去,水面才会有涟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