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注意到领克最近换了掌舵人,纷纷猜测这是极氪崛起后的“架空”操作。然而,事情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这背后映射出的,是整个吉利集团的棋盘和品牌博弈。
吉利这几年高喊“一个吉利”,各种子品牌极氪、领克、沃尔沃捆绑整合,看似群英荟萃,资源共享,但落到用户身上,却往往异化为内部拔河。前阵子陪朋友看车,体验领克08,销售顾问竟然语重心长地劝我们要不“加点预算买极氪001”?这画风,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兄弟阋墙:一个品牌连自家员工都开始没了界限感,足见矩阵之内,定位已逐渐失焦。
产品层面,极氪主打纯电与智能高科技路线,全身散发“新势力”气质;反观领克,以插混和运动化自居,本该别具一格。但时代的脚步从不留情,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消费者被智能、新能源、先锋感吸走目光。留给领克的优势,正在被迅速削弱,这个趋势已经愈发明显。
但领克真的一点机会没有了吗?未必如此。首先,在插混领域,领克仍有一定基本盘。对于二三线和中小城市来说,纯电配套依旧不完善,插混动力仍是现实且务实的妥协。如果能够针对这部分市场,把插混的性能和运动基因打磨成标杆、标签,把“可油可电且能玩儿”的印象深植用户心中,那就还有顽强的生命力。
其次,领克有着极氪难以一夜复制的用户文化。从早期的潮流展、车友聚会、个性定制,到把汽车社交玩成生活方式,这种氛围和粘性,不是单纯靠堆芯片、加大电池包就能取代的。用户文化是品牌长期积淀出来的“软力量”,在这个过度同质化的车市里,这种底层黏性比动力参数还金贵。
更勾起我回忆的是,当年试驾领克01,那底盘质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国产车里难得有这么扎实的行驶体验,甚至让我联想到一些合资运动轿车。如果领克能重拾这股“运动基因”,用给年轻人带来驾驶乐趣的产品力,再造新一波口碑,是有机会重振旗鼓的。
当然,所有设想必须以销量支撑为前提。如果一个品牌不能保持足够体量,自然就会被集团“雪藏”。极氪销量正炙手可热,集团资源势必向其倾斜,而领克如果不能凭借清晰的市场定位与卖点持续发力,在资源分配上只会越来越被边缘。长此以往,纵有再多用户情怀、品牌调性,也终将耗尽。
这正是周钘换帅的深意。与其说领克等着被“搭救”,不如说它是到了必须自我进化、重新画定疆界的时刻。继续摇摆下去,等来的一定是慢性淘汰。只有大胆地选择,要么全身心扑到运动插混、走“最能玩儿的混动专家”这条路上;要么继续打磨车主文化、青年潮流,把品牌做成汽车界的生活方式符号,彻底跟极氪拉开差异。
否则,在极氪如火如荼的增长面前,领克很容易渐渐沦为被动而乏力的“备胎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买领克的理由如果比极氪还薄弱、还缺乏说服力,结局不言自明。
时代残酷,但余地尚存。领克的路,仍有选择,但留给它试错的窗口正在迅速收窄。极氪风头正劲,这无可辩驳,但谁又能断言领克注定要做陪跑?归根结底,一切取决于领克能否给出那个让人无法抗拒的答案——为什么买领克,而不是极氪?市场从不偏爱迟疑者,聪明的车企都明白,每一次自我变革,都是冲出重围的唯一机会。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