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岁数就得往回收收吗?这事儿还真不好说。你信不信,大爷大妈们近年来突然就开始扎堆考驾照。你没听错,不是买菜三轮,是正儿八经的C本汽车驾驶证。甚至还有84岁的“新手司机”横空出世,把后生们都看愣了。如果说前阵子流行“中年人考证潮”,那现在就是“银发族方向盘逆袭记”!这操作,瞬间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巴——坐公交已成昨日黄花,谁不想自个上车,人车合一,一路拉风?不少人家里老人也都琢磨起这事儿来。有人说,难道年岁大了就只能在家里苏醒,公园转圈?其实,这波操作背后,坑和门道可着实不少。
捯饬这事儿还真不是头脑一热、报名交钱那么简单。这几年,公安部祭出了好几招大改动。原来,小型汽车驾驶证一旦过了70岁就让人生卡关,如今老年人禁令直接被砸碎——官方文件都明确了,不管你是头发白了几根,只要身体硬朗、老两口约好一起自驾游,没人能拦着你。其实这些新规出台不光在文件层面解决了麻烦,也顺手点燃了不少大爷大妈的“青春后浪”。杭州说是年纪最大持证司机都快奔九十了,考证年龄也冲到84岁。这个数据一抛出来,立刻让不少年轻人咂咂舌头——什么,93岁老爷爷还在高速开车?这画面别说不惊艳!
但人们说到考证时,还是带着点“攀登珠峰式”的紧张感。就拿杭州张大爷来说,73岁的时候立了flag,非要考个驾照,自己刷题,练习,跟着小伙子们一起熬夜学车。刚开始儿女都唱反调,怕他瞎折腾,结果老人家一咬牙还真一路“刷关”,科目三都研究得门清。有些老年学员不但自己考,还勾搭着邻居、朋友们一起上驾校,分分钟组团抱团彼此打气。朋友圈一刷,老年班热度直线上升——有人考过了,家族群里炫起来,谁还敢小看咱银发新势力?
其实,说到底,“考驾照”在老年群体里远不是单纯的出行需求。更像是一次自我挑战、圆梦、自证与社交扩圈的综合操作。有的人憋了一辈子的愿望,如今退休了,时间宽裕,政策也给力,那不试试更待何时?有人纯粹是给自己加戏,好让过年回老家能开几百公里,满满的自豪。还有的像汤阿姨,直接把驾照当做给自己65岁的生日礼物——既方便了出门,又满足了心气上的“小确幸”。这些例子一出,才发现:考本证不只是实用,也让不少老年人找回了小时候追风的心思。
不过呢,事情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想变身“老”司机,关卡一个接一个,不比网络上通关玩游戏轻松。先说“三力测试”。这玩意特别针对70岁以上的人——体力、反应力、记忆力,统统都要考。题库由公安部统一发放,题型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考察你能不能及时反应前方路况闪变,是否分得清颜色数字,还要记得住刚看到的车牌号。有科目一那种理论,也有倒车入库那种场地技能,还要动用电脑鼠标,刷题训练。这要是放到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身上,那简直是小菜一碟;可对于七十多岁的老人――连手机有时候都点不明白,这可真叫“技术与认知的双重历练。”现场没有纸笔,题目转瞬即逝,错两道就失败,整整一年也只有五次机会。
但你还别看低了咱大爷大妈们的狠劲。有的人打提前量,家里子女轮流陪练,互相督促。有的老年班特意设置VR练习、模拟考场,真人教练陪着老人一点点熟悉流程。拼记忆力、高手脚协调、闯关考试,原本以为是“人到晚年,技能消退”,结果反而完成了不少自我“破圈”。像常州高庆山,六十多岁,两个月就搞定驾照,几个科目都是一次性通过。家属帮忙、老同学互助、班级里相互打气,这气氛比不少年轻人还积极。有人练车到晚上才回家,谁说人老了就只能倚门静坐?
但咱老老实实说几句:这种突破固然让人敬佩,但不等于没有难题。毕竟,身体机能退化是自然规律,记忆、反应、生理条件多少都在下坡路。驾校教练也感慨:有的老人文化水平低,理解力弱,手脚反应慢,不会电脑手机,教学得更有耐心。有时候练倒车,点位记不住,操作慢半拍,教练直接改用贴纸、口实验式教学,简化流程。有的还得加课加学时,收费也确实比普通班高些。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只有多练习、多反复,才能“学成出山”,这绝不是一条坐享其成的捷径。
另一个话题躲不开——安全。你说九十岁的大爷还上路开车,家属能完全放心吗?咱们国家已经要求,超过七十岁的司机每年都要体检一次,不合格立马注销证件。而且只要换证、恢复资格、转入都有“三力测试”在等着。各种安全指南、官方提醒近期在各地都刷屏,看得人心里也浮现点不安。孟丹的家人最担心老爸就是反应慢、技术弱,万一上路遇紧急情况,真不敢多想。家里人越来越倾向于“约法三章”:避开高峰,避开恶劣天气,不长途驾驶。这不是矫情,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其实吧,“老”司机们也都明白规矩,嘴上都挂着“安全第一”。像汤阿姨都主动避开早晚高峰,雨雪天不敢乱开,只在熟悉的市区里慢慢转悠。大多数银发族还比较谦虚,不像年轻人那么敢飚,速度慢,视野宽,注意力集中,反倒成了“遵守交规模范”。家属也会盯着老人身体状态,反应力一旦不行就及时体检,该放弃就得认,“服老”不是贬义,是智慧。
同时专家建议,未来车企还应该研制更适合老年人的智能车辆,比如自动挡、障碍物检测、防撞系统……技术可不是只服务年轻人!交通标志标牌字体太小,老人难看清,这也是现实痛点。像北京教授陈艳艳都在建议改善交通设施,放大字号、增亮色彩,为银发司机专门升级。要是真心想让老年群体自驾出行变得安全又舒适,靠一腔热血和个人努力肯定不够。
从驱车驰骋到自我认同,一本小小驾驶证背后的故事其实远比字面意思复杂得多。有的人要圆年轻时的梦,有的人要寻自驾的方便,有的人纯粹觉得“掌控方向盘”就是对抗岁月的有力一击。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这道通往自我价值延展的门槛不该被随意关上。制度破冰、社会包容,才是给老年生活添砖加瓦的靠谱途径。
这事儿说到底,既是个人的坚韧,也是时代温度的体现。看着越来越多老人上路从容驾驭方向盘,我倒觉得:也许过几十年,咱们都该为他们的豪气和勇气鼓掌。就像王翠芳老师说——用工具重建掌控感,是延缓自我价值消退的好办法。人老心不老,驾驶座上照样能仗剑走天涯。
大爷大妈们考驾照,你怎么看?你觉得你的家里人要是八十岁还想学车,是支持还是反对?说说你的观点,我们一起聊聊!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