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过日子,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么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家里买车,到底该买个啥样的?
买个轿车吧,自己上下班开着是挺方便,可一到周末想带上老人孩子一起出门,就感觉空间不够用。
要是买个七座的MPV,空间是大了,全家出行倒是舒坦,但平时就自己一个人开,又觉得车太大,停车费劲还费油。
要是想自己干点小买卖,弄个小货车拉货,那平时家用就更别提了。
这车,好像总不能十全十-美,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于是大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汽车要是能像小孩子玩的乐高积木一样,需要什么功能就自己拼一个出来,那该多好啊。
今天想拉人,就拼个客车;明天要拉货,就换个货仓,一辆车顶好几辆用。
这个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片的想法,现在韩国的起亚汽车说他们要把它变成现实了,他们推出了一款叫PV5的电动车,主打的就是这个“随心所欲,自由组装”的概念。
那么,起亚这个“乐高汽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们给这套系统起了一个挺洋气的名字,叫“PBV”,意思是“超越汽车的平台”。
核心的技术,叫做“灵活车身系统”。
说白了,就是把一辆车从设计和生产的源头就给它拆分成了好几个标准化的“模块”。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辆PV5的车头部分,包括方向盘、仪表盘、驾驶座这些,是固定不变的,就像是乐高积木里那块最基础的底板。
而从驾驶座后面开始的整个车厢,就成了可以变换的“积木块”。
车顶的高度、车身的长度、侧面的车门、车尾的尾门,这些部分都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来选择和组合。
这么一来,这辆车的玩法可就多了去了。
起亚表示,通过这种模块化的组合,他们理论上能变出十六种不同的车型。
目前,他们已经优先开发了七种最基础的版本,来满足市场上最常见的需求。
比如说,你是一个大家庭,主要用途是接送孩子和全家出游,那就可以选择长轴距的乘客版,里面能舒舒服服地坐下好几个人。
如果你是做物流快递的,或者在城里开个小店需要频繁送货,那紧凑型的货运版就特别适合你,车厢是封闭的,侧面可以选开三个门还是四个门,方便在窄巷子里装卸货物。
如果你拉的货物比较多或者比较高,别担心,还有加长版的和加高顶棚版的货运车等着你。
这种设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辆车无法兼顾多种用途的痛点,听起来非常有吸引力。
当然,很多人马上就会有疑问了:这车拆来拆去的,结不结实啊?
安全性有没有保障?
万一在路上被追尾了,后半截车厢会不会直接散架了?
还有,这么特殊的结构,维修起来是不是特别麻烦,特别贵?
对于这些我们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起亚也提前做了准备。
他们用了两个挺巧妙的设计来打消大家的顾虑。
第一个,是在车尾侧面的覆盖件上动了脑筋。
一般汽车这个位置都是一整块钢板,稍微碰一下就得整块钣金喷漆,费钱费时。
起亚呢,把这块覆盖件换成了一种更容易成型的塑料复合材料,并且把它设计成了三块独立的组件。
这样一来,万一你不小心蹭到了墙角,或者发生了轻微的刮擦,坏了哪一小块就只换那一小块,就像手机壳坏了个角,你不需要把整个手机都换掉,维修成本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第二个设计更有意思,他们称之为“外骨骼环形结构”。
这个名字听着有点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把车身的骨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架子”,做得更粗、更壮,并且向外延伸,像给车身穿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盔甲”。
这样做的好处是双重的,一方面,车身的整体强度和刚性大大提高了,变得更结实、更耐撞,安全性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坚固的车身结构也能有效地抑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让车里变得更安静,乘坐体验也更舒适。
对于那些车身特别长的型号,他们甚至用了双层的“盔甲”设计,进一步强化了车身的刚性。
车里面的空间利用,起亚也贯彻了这种灵活多变的想法。
光是后备箱两侧的内饰板,就提供了七种不同的类型,上面还预留了各种接口,可以方便地安装挂钩、行李网或者专业的固定轨道,不管你是想放钓鱼竿、露营装备,还是需要牢牢固定货物,都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按照起亚的计划,这款PV5的乘客版和长轴距货运版很快就要开始量产了,未来还会推出尺寸更大、功能更丰富的车型。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起亚的这个想法确实很新颖,也很有针对性。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放回到我们国内的汽车市场时,会发现“模块化”、“定制化”这些概念,其实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甚至可以说,在如何让汽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这条路上,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而且在某些方面,思路可能更加开阔。
比如说,上汽大通这个品牌,很早之前就推出了一个叫做“C2B智能定制”的模式。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消费者在买车之前,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或者电脑上,像玩游戏一样自己“捏”一辆车出来。
从车身颜色、轮毂的样式,到车内座椅是五个座还是六个座、用什么材质的皮料,再到中控屏幕的大小、需要哪些智能驾驶功能,几乎所有你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工厂会根据你的订单,为你生产一辆独一无二的车。
这虽然不是物理上的“换车厢”,但它在功能和配置层面上,已经实现了深度的“乐高式”定制,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内的汽车厂商早就洞察到了消费者对个性化的强烈需求,并且有能力去满足它。
如果说上汽大通的模式是在现有汽车结构上的“玩法创新”,那么像吉利旗下的远程汽车等一些品牌,则在探索一种更具颠覆性的技术,那就是“滑板底盘”。
这个概念可能听起来更科幻一点。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电动平台,就像一块巨大的、带轮子的电动滑板。
这块“滑板”上已经安装好了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悬挂、刹车等等所有核心部件。
而整个车厢,也就是我们坐在里面的那个“壳子”,则可以和这个“滑板”完全分离。
这意味着,你今天想开一辆MPV带家人出去玩,就给“滑板”装上一个MPV的车身;明天需要拉货,就可以把MPV车身卸下来,换上一个货车的车斗;甚至你还可以换上一个房车的车厢,或者一个移动咖啡店的铺面。
这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模式,比起起亚PV5那种“前后半段拼接”的模式,自由度要高得多,想象空间也大得多,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的定义。
所以,当我们看到起亚PV5这款车时,一方面,我们应该肯定它的创新精神,它确实用一种很聪明的方式,解决了很多商用和家庭用户的实际痛点。
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对我们自己的汽车工业抱有充分的自信。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大变革中,中国品牌凭借着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快速响应的开发速度以及勇于尝试新技术的魄力,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跟随者。
从满足用户配置需求的C2B定制,到探索未来汽车形态的滑板底盘,我们不仅在思考如何让一辆车能干更多的活,更是在探索如何用一个平台来承载千万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起亚的“乐高积木”确实拼得很巧妙,但我们中国品牌的“百变魔方”,似乎玩得格局更大,也更让人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