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遭退车潮,超300名车主维权,小米回应:可退车但不退定金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兴冲冲买了新产品,回家一拆开发现跟宣传的完全不一样?这种失落感,就像期待吃到香喷喷的烤鸭却端上来一盘素鸭。最近,小米汽车就因为这样的"货不对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小米汽车遭退车潮,超300名车主维权,小米回应:可退车但不退定金-有驾

为何300多车主集体发声?

要说小米SU7刚上市时那可是风光无限,订单量爆棚,连雷军都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多次晒单。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个月,超过300名小米SU7 Ultra车主组建起维权群,集体要求退车退款,甚至直指雷军欺骗消费者!

这场风波到底因何而起?归根结底是两个让车主无法接受的问题。

小米汽车遭退车潮,超300名车主维权,小米回应:可退车但不退定金-有驾

"被锁"的赛道模式

在发布会上,小米把SU7 Ultra1548匹马力吹得天花乱坠,但车主拿到车后才发现,这匹"烈马"被无情地拴在了后台。系统提示需要完成特定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全部马力!

想象一下,你花了30多万买了一辆性能车,结果发现只能发挥60%的实力,除非你是个专业赛车手?更荒谬的是,大多数城市根本没有专业赛道,这不等于告诉车主:你这辈子都别想体验全部马力了?

小米汽车遭退车潮,超300名车主维权,小米回应:可退车但不退定金-有驾

"虚有其表"的碳纤维风道

第二个问题更让人啼笑皆非。小米宣传的4.2万元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号称是"复刻赛道车型",能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

结果呢?有车主拆开一看,整个引擎盖压根没有导流槽!有人甚至做了实验,在车盖后放了张卫生纸,用鼓风机吹,纸纹丝不动。这不就是普通版本贴了层"高级皮"吗?花4万多买个碳纤维的"样子货",换谁都难以接受。

小米汽车遭退车潮,超300名车主维权,小米回应:可退车但不退定金-有驾

小米的回应:解释还是辩解?

面对车主的集体维权,小米汽车57日紧急发布两条道歉声明。

对于赛道模式被锁,小米解释说是为了"安全考虑",害怕车主驾驭不了1548匹马力。这理由听着像不让成年人用剪刀,怕他们伤到自己。如果真担心安全,为何不在购车时明确告知,而是等车主发现后才解释?

至于那个名不副实的碳纤维风道,小米表示最初量产计划中并没打算做这个功能。这就更奇怪了,既然没打算做,为何在发布会上大张旗鼓地宣传?

小米确实提出了补偿方案:可以改回设计,还送2万积分。但对已经感到被欺骗的车主来说,这份诚意显然不够。

小米汽车遭退车潮,超300名车主维权,小米回应:可退车但不退定金-有驾

定金能退吗?双方陷入僵局

随着事件发酵,小米再次回应:可以取消订单,但2万定金不予退还。

站在车主角度,花2万订了辆不符合预期的车,现在说不要就白白损失2万,这谁能咽下这口气?

站在小米角度,订单已下几个月,大部分车辆已开始生产,突然取消确实会造成损失。但问题是,如果产品确实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这损失该由谁来承担?

小米汽车遭退车潮,超300名车主维权,小米回应:可退车但不退定金-有驾

雷军的深夜感慨

面对这场风波,雷军在510日深夜发文感慨,称过去一个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难的一段时刻",坦言压力巨大。

从无人不赞的"车圈新秀"到如今的集体维权,小米汽车的蜜月期结束得如此之快,确实令人唏嘘。

小米汽车遭退车潮,超300名车主维权,小米回应:可退车但不退定金-有驾

国产汽车的困境与出路

小米汽车的遭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通病:为了吸引眼球,过度宣传产品功能;为了抢占市场,仓促推出不够成熟的产品。

智能手机可以靠软件迭代来弥补不足,但汽车关乎安全,容错率低得多。消费者花几十万买车,对产品的容忍度自然也低得多。

小米汽车遭退车潮,超300名车主维权,小米回应:可退车但不退定金-有驾

对于国产汽车而言,长远发展的关键不在于营销有多炫酷,而在于产品是否真材实料、服务是否真诚靠谱。任何试图通过模糊宣传来获取短期利益的做法,最终都会伤害品牌信任。

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但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应该成为国产汽车行业的一次警醒:诚信永远是品牌最宝贵的资产,一旦失去,就很难重建。

你怎么看待这次小米汽车的风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