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师公开反思五大反人类设计,用户体验真该被重视

有没有觉得,如今这汽车设计啊,有时候简直是脑回路清奇?

就说那藏掖着掖着的门把手,瞅着是挺赛博朋克,可万一电瓶歇菜,或者撞上了啥事儿,这车门,它还真就跟你玩躲猫猫。

小米SU7刚露脸那会儿,雷布斯还洋洋得意,说这半隐藏式把手,设计得那叫一个妙。

汽车设计师公开反思五大反人类设计,用户体验真该被重视-有驾

结果呢,嘿,一没电就歇菜。

这不,工信部也开始寻思,是不是该给这些幺蛾子设计,上个紧箍咒了?

讲真,这“反人类”的设计,可不止门把手这一桩。

自打特斯拉开了个坏头,把中控台整成一块大平板,恨不得把所有按键都给吞了,仿佛没个巨幕,就没脸说是新时代的座驾。

可问题也来了,开车的功夫,眼珠子本来就得死盯着路面,还得抽空在屏幕上戳来戳去,这走神概率,蹭蹭往上涨。

欧洲U-NCAP的马修·艾弗里就爆了个料,触屏操作惹的祸,让事故率飙升了三成。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汽车设计师公开反思五大反人类设计,用户体验真该被重视-有驾

想想,原本一个实体键就能搞定的事儿,现在非得在菜单里七拐八绕,紧急时刻,恨不得把那块玻璃给砸个稀巴烂。

更别提,屏幕反光、指纹糊一脸,简直是对洁癖患者的公开处刑。

大众的设计总监都认栽了,虚拟触控,是他们下的最大一着臭棋。

看来,实体键王者归来,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这事儿其实挺耐人寻味的。

咱总觉得科技进步,就得是越复杂越好,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都塞进一个屏幕里。

可真上手了,才咂摸出味儿来,大道至简才是真理。

汽车设计师公开反思五大反人类设计,用户体验真该被重视-有驾

音量旋钮、空调风速、双闪警示,这些救命稻草,还是得握在手里,心里才踏实。

据说欧陆那边,从2026年起,要是车里少了这些个“硬件”,五星安全认证,想都别想。

国内C-NCAP也在考虑抄作业,可见大伙儿对安全这事儿,还是门儿清的。

除了这些,还有啥设计让人觉得膈应呢?

电子换挡必须榜上有名。

有些车的换挡逻辑,简直是谜语人,新手司机一不留神就南辕北辙,紧急时刻更是掉链子。

还有那些为了凹造型,牺牲实用性的后视镜,盲区大的能藏下一辆自行车。

汽车设计师公开反思五大反人类设计,用户体验真该被重视-有驾

电子后视镜?

那玩意儿用起来,更是让人想摔手柄。

车机系统也难逃一劫,菜单层级堪比俄罗斯套娃,想找个常用功能,得扒拉半天。

更有甚者,整个大号玻璃天幕顶,乍一看敞亮得一批,可夏天晒得你怀疑人生。

网上还流传着一张图,有人坐在全景天窗车里打伞,这场景,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

当然,还有那自动雨刷,有时候敏感得像得了多动症,有时候又像冬眠了一样。

为了抠空间,取消备胎?

汽车设计师公开反思五大反人类设计,用户体验真该被重视-有驾

万一在荒郊野岭扎了胎,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这势在必行。

但关键是,咱不能为了追赶时髦,就把那些原本顺手的东西都给扔进垃圾桶。

电子元件再炫酷,也替代不了机械元件在靠谱方面的优势。

汽车设计的灵魂,还是得简单、好用、安全。

说白了,就是得把人当人看。

现在有些“反人类”设计,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迎合市场、降低成本,或者一头扎进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里,而忽略了用户的感受。

汽车设计师公开反思五大反人类设计,用户体验真该被重视-有驾

科技感、未来感固然重要,但设计也得讲究个平衡。

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物理控制,必须得保留。

同时,借助语音、AI预测这些黑科技,来弥补触屏操作的不足,这才是正解。

未来的大方向,应该是智能混合交互,而不是一味地在屏幕数量上做。

可喜的是,现在有些车企也开始幡然醒悟,开始拾起实体按键,优化车机逻辑。

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让汽车设计早日回归正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更人性化、更科学化。

说到底,汽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炫技的。

仅这一个“车内打伞”的桥段,就足以说明问题的离谱程度。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锅甩给“创新”时,是否忘了“用户至上”这个金科玉律?

与大众的固有印象不同,汽车设计并非越复杂越高级,而是越简单越实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