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的时代,很多人在考虑买车的时候,都会被销售人员口中那个诱人的数字所吸引:“我们这款车,续航里程能达到600公里!”听到这个,大家心里可能都会盘算,600公里,从北京开到济南都绰绰有余了,这不就跟燃油车没什么区别了吗?
环保又省钱,跑长途也没问题,听起来确实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比纸面上的数据要复杂得多。
一旦你真正把一台标称续航600公里的纯电车开上高速公路,就会发现,这个数字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需要我们普通消费者仔细琢磨的门道。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汽车厂家宣传的续航里程是怎么来的。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CLTC,也就是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测试标准。
这个标准主要是模拟车辆在城市和郊区路况下的行驶状态,包含了大量的加减速、停车等待等情况。
在这样的工况下,纯电动车有一个天生的优势,叫做“动能回收”。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松开油门或者踩刹车减速时,车辆会把这部分原本要浪费掉的能量,回收一部分转化成电能,再存回电池里。
这就好比下坡的时候,车子不仅不费电,还能自己往回充点电。
在走走停停的城市里,这个功能非常实用,能有效延长续航,所以测试出来的续航数据自然就比较好看。
但是,高速公路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高速上,车辆基本上都以每小时100到120公里的速度长时间匀速行驶。
这种情况下,动能回收系统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它很少有机会进行能量回收。
与此同时,电车能耗最大的一个敌人——空气阻力,开始显现出它巨大的威力。
根据物理学原理,车辆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的。
这意味着,当你的车速从每小时60公里提高到120公里时,速度翻了一倍,但风阻却增大了四倍。
为了克服这巨大的阻力,电机必须持续高功率运转,耗电量自然会急剧上升。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平地上散步和顶着大风冲刺,后者的体力消耗肯定要大得多。
因此,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纯电车的实际续航里程通常要比标称的CLTC续航打个折扣,普遍来说,能达到标称的七折就已经算是不错的表现了,如果天气寒冷再开上暖风,续航打对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所以,一辆标称600公里的车,在高速上能让你踏踏实实开个400公里出头,就已经很优秀了。
续航打折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补能问题。
我们国家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可以说是世界领先,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已经非常高了,这一点值得我们骄傲。
但问题在于,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再多的充电桩也显得捉襟见肘。
相信很多开电车的朋友都经历过在服务区排队等充电的窘境,看着前面长长的车龙,再看看自己车上所剩无几的电量,那种焦虑感是燃油车主很难体会的。
好不容易排到你了,充电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为了保护电池,现在的快充技术普遍设置为在电量充到80%之后,充电速度会明显下降,进入所谓的“涓流充电”模式。
把电量从20%充到80%可能只需要半小时,但从80%充到100%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后面还有一堆车等着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好意思占用充电桩把电完全充满,大家基本上都是充到80%左右就默契地拔枪走人,好让给下一个人。
这样一来,你每次补能都不是“满血复活”,只是补充了能跑到下一个服务区的电量,整个长途旅程就被分割成了一段段以充电为目标的奔波,大大影响了出行的效率和心情。
除了单次出行的体验,我们还得考虑一个更长远的问题,那就是电池衰减。
和我们的手机电池一样,汽车的动力电池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和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其最大容量是会逐渐下降的。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物理过程。
目前行业内的质保标准通常是8年或一定公里数内,保证电池容量不低于70%或80%。
听起来还不错,但我们换算一下,一辆新车时续航600公里的车,在使用了四五年后,电池容量衰减个8%到10%是非常正常的。
这意味着它的满电续航可能就只剩下540公里左右了。
这个数字再经过高速工况的折扣,实际能跑的里程就更少了。
买车是个长久的事,不能只看它全新的状态,必须把未来几年的衰减因素也考虑进去。
如果新车时的续航里程就让你觉得将将够用,那几年之后,它的表现很可能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600公里的标称续航,并不能算是纯电车跑长途的“黄金标准”。
因为在实际使用中,你需要预留出应对高速能耗增加的折扣,要考虑到充电时无法完全充满的现实,还要给自己留出至少10%到15%的电量作为应急的安全余量,再加上未来几年电池的自然衰减。
把这些因素全部计算在内,600公里的标称续航在真正需要长途跋涉时,能提供的安心、从容的驾驶范围其实是有限的。
对于那些经常有跨省出行需求的用户来说,选择续航里程更长的车型,比如标称达到700公里甚至800公里以上的,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路况和充电情况时,拥有更多的底气和更少的焦虑。
当然,科技在飞速进步,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800V高压快充平台、更完善的换电网络等等,都在不断改善着电动车的长途体验。
但就目前而言,作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在选择纯电动车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拨开宣传的迷雾,深入了解其在真实场景下的表现,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
毕竟,买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图一时的新鲜和时髦,不如选择一份长久的安心和实用。
全部评论 (0)